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部分

號“大同”。將長春改為“新京”,定為偽滿洲國“首都”。一九三四年,日本改“滿洲國”為“滿洲帝國”,改“執政”為“皇帝”,改年號“大同”為“康德”。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八月十八日,溥儀在通化宣佈退位,偽滿洲國滅亡。

建國初期,吉林省僅轄兩個市、兩個專區、 一旗、二十二個縣和一個工業特區。

一九五四年,東北行政區劃調整,將原黑龍江省的七個縣劃歸吉林省,與原屬吉林的乾安縣共同組建白城專區;將原遼東省的一市九縣劃歸吉林省,設立通化專區;將原遼東省的遼源市、西安縣、東豐縣和原遼西省的四平市、雙遼縣、梨樹縣劃歸吉林省管轄。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遷至長春市。

一九六九年,內蒙古自治區的哲里木盟和呼倫貝爾盟的一縣一旗劃歸吉林省,一九七九年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從此,吉林省行政區域延續至今。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點,可以概括為“一箇中心”、“兩個基地”、“三個優勢”。

“一箇中心”——吉林省地處由中國東北地區、朝鮮、韓國、日本、蒙古 和俄羅斯東西伯利亞構成的東北亞地理中心位置,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積極支援的圖們江地區國際合作開發中居於重要地位,具有發展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優越區位條件。

“兩個基地”——吉林省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商品糧生產基地。吉林省加工製造業比較發達,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為三大支柱產業,醫藥、光電子資訊為優勢產業。吉林省地處享譽世界的“黃金玉米帶”,是著名的“黑土地之鄉”,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多年來,吉林省糧食商品率、人均糧食佔有量以及人均肉類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吉林省需產資源比較豐富,油頁岩、矽灰石、火山渣等需產儲量居全國首位,開發潛力巨大。

吉林省地貌形態差異明顯。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呈現明顯的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徵。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兩大地貌區。東部山地分為長白山中山低山區和低山丘陵區,中西部平原分為中部臺地平原區和西部草甸、湖泊、溼地、沙地區。地貌型別種類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蝕剝蝕地貌、衝洪積地貌和沖積平原地貌構成。主要山脈有大黑山、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老嶺、牡丹嶺等。主要平原以松遼分水嶺為界,以北為松嫩平原,以南為遼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應力以冰川、流水、風和其他氣候氣象因素的作用為主。第四紀冰川在長白山的冰川剝蝕遺蹟至今仍然可見。現代流水侵蝕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很廣泛,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蝕、剝蝕、堆積、沖積等綜合作用,形成了各種流水地貌,如河漫灘、沖積洪積平原、沖溝等。火山地貌佔吉林省總面積的百分之八點六,流水地貌佔百分之八十三點五,湖成地貌佔百分之二點六,風沙地貌約佔百分之五點二。

吉林省位於中緯度歐亞大陸的東側,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乾燥風大,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從東南向西北由溼潤氣候過渡到半溼潤氣候再到半乾旱氣候。全省氣溫、降水、溫度、風以及氣象災害等都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地域差異。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十一攝氏度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氣溫在二十三攝氏度以上。全省氣溫年較差在三十五到四十二度,日較差一般為十到十四度。全年無霜期一般為一百~一百六十天。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兩千二百五十九~三千零一十六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四百~六百毫米,但季節和區域差異較大,百分之八十集中在夏季,以東部降雨量最為豐沛。正常年份,光、熱、水份條件可以滿足作物生長需要。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