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質且徽笸闖��

同樣的經過鴨子口進入神農架,還是一路的霞光雲影,又是經過數個時辰到達了神農頂下。峰頂是漫天飛雪,滂沱暴雨、沉沉雲霧織就了一塊厚厚的面紗,終年罩在頭上,使人難識真面目。唯有夏秋之季,天晴之日,雲開霧散之時

,立身於峰頂,府視四野,萬千景象方可盡收眼底。而這底下則只伴著幾許原始的神秘。

李易憑藉著原來的記憶和當時對地理的感知,在經過一天的努力尋找後,發現了那條底下暗河,清水還在微微的流著,猶如一眼泉水,又是十多年的風吹雨打,周圍的景色已經合在了一起,極難讓人發現。

李易幸好帶了開山用的各種工具,這也是向叔祖借的。經過長時間的敲打,終於打出一道能容大人透過的窄道。脫下外衣,找了個乾淨的地方藏好,先試了一下水溫,不錯,有點溫熱的感覺,像是條地熱泉,再把小白放了進去,自己又是一陣折騰,才最終進了洞。

水位到了脖子的高度,小白正在裡面奮力的划著,胖胖的身體一浮一沉,很是危險,想當年還把十來斤重的李易馱起,可現在就不行了,看樣子是該減肥了。

把小白放在肩膀上,李易在水中艱難的行走著,水洞裡很黑,靠李易手中的電筒維持著光亮,現在光已經開始暗淡了,說明李易走了有近兩個小時,要不是李易的體制特殊,一般的人早就不行了。洞裡的空氣開始變的新鮮了,說明附近有出口,極有可能是李易當年所在的“不老泉”的洞的下面。據李易的推測,“不老泉”所在的洞就是在神農頂的正下面。

一陣乳白色的光從前面的水洞上方照了下來,李易對此在也熟悉不過了,小白也從李易的肩膀上跳了下來,奮力的向前方遊了過去,李易也加快了步伐。

先將小白仍了上去,李易用鐵鍬和細纜繩做了個簡易的工具,從上面的圓洞中爬了進去。

再次回到這裡,親切的感覺油然而生,自己在這裡和小白度過了千年的歲月,這裡早成了自己第二生命的故鄉。小白此時已經開始圍著無底洞內的四周牆壁開心的添了起來。李易一直搞不明白,當年自己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竟一點事情也沒有,那股奇怪的吸引力自從自己掉下來也沒有了。

胸前的長命鎖有所反應,就在胸膛上微微跳著,還伴隨著一陣陣灼熱,無底洞頂的裂縫下射來一條月光,徑直的照在前面的乳白牆壁上,胸前的長命鎖也射出一到白光,兩條光道照射在同一點上,小白和李易早就呆在那看著這奇怪的景象。

一陣陣劇烈的晃動,伴隨著一聲劇響,對面的牆壁上開了一個像門般的洞,李易抱起在地下微微顫抖的小白,走了進去。裡面什麼也沒有。不,在一灘水中有一快玉佩,和自己的長命鎖一種材質。李易可以肯定。此時,那水正圍著玉配緩緩的轉動著,李易將自己的長命鎖摘下,與玉佩比較了一下,竟然發現長命鎖只是玉佩的四分之一大小,看行狀竟是玉配的中間一塊。

將玉佩從水中拿起,周圍的水竟然神秘的消失不見了,李易此時可管不了那麼多,將長命鎖放在玉佩的中間剛好,還沒高興,立刻從手中的玉佩上傳來劇烈的抖動,等它停下來的時候,玉佩已經是大變樣了,讓李易驚奇的此物竟然像是中華第一至寶——和氏璧。李易知道和氏璧是從五代之後在記載上消失的。其實真實的情況是從隋朝以後,太宗李世民開始沒找到,為了不引起天下的動亂,只好在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沒有傳國璽,遂刻了幾方“受命寶”“定命寶”之類的玉璽聊以自慰。

貞觀四年,祖父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元德太子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沒想道自己的長明鎖竟然是和氏璧的一塊。也許是父母也不知道的,是祖父一手安排的,可是為什麼呢?不想了,這麼多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