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二回 邀來名編丹心

第353章 邀來名編丹心

臨窗飄來一抹斜陽,照在軒內的簷臺上,不多時竟然渲染的有種甚囂塵上離開塵寰的感覺。

廳內格調古韻典雅,不自覺的升起一縷爐香,嫋嫋薰陶著四處掛滿的名人字畫,圍繞著滿室的敦雅給鋪陳散開,代表著文人士子風範的諸多高門子弟各自陸續到場,循著列坐其次。然而士子儒風之中率先走出來一襲青衫煮梅酒卻夭染的如邀九天瀟灑來的人,他名譽江南,雙袖翩翩似風濤,號“指齋”居士,但世人卻喜歡稱他為慕白公子,因為他總喜歡穿一件很白很雋逸來的白衣,譬喻著這就是他的性情,只見他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有股倨傲的高潔之氣,不自覺間緩緩的透來,讓人為之折服、謙卑,唯一不同的是此刻集聚在此,他本就是為這場僅次於當初自那位名滿秦淮的鬱潛鬱子伯所召集的文人集會之後的清談盛會,謙謙君子風尚慕雅而來,所以自是不太看得起那位被推舉主持這場集會的一位來至官家樂府伶官的寧卓衣,何況她還是一個女子。

所以一入這通衢樓,他反而被這樣一句頗為開先河的說辭給耽誤,並駐足在廳堂的中央,細細斟酌的聞聽來,“古人以純摯開‘正始之音’,所以為忝掌,但今日小女子不才,作了這提議召開的主家之賓,並以這‘美與智’為題,博諸君一笑爾!”

自何晏、王弼,開啟魏晉清談之風,他們主張莊子知足消遙,自然於“無”的哲學思想,認為“無”是世間萬物的本體,在當時被稱為“正始之音”。但在繼承這清玄之風的不斷沒落之下,一切的學識與後繼乏力讓這樣的盛世集會漸漸淪為空談,所以自有著最後名士之稱的陶潛陶淵明歸隱山林後,這桃花依舊擅來的江南南朝風尚早也不復當初。

寧卓衣以“美與智”來開場,就是以世俗窺探大雅,的確她的身份不足以擔當這樣盛世集會的執麈之人,但如今的南朝文風也大變,想要延續當初蘭亭集會時濫觴曲水的渲染及烘托,她任重而道遠,只是不知此刻大家還認否?

室內慢慢鋪陳著一股厚沉的低吟,微微映染擴散,彷彿書香薰陶佔盡暈韻華實來的提筆,每一筆畫之間,脊樑峻挺,很是勁道剛硬,透著不屈絲絲嚴寒來的傲骨之氣。

也就是那一瞬,就可看見一句“怎敵你眉間一硃砂”的讚歎,但他既號“慕白”公子,卻在這位紅顏卓衣一瞥也驚眸的注視之下自慚形穢,此刻竟覺得悻悻然。於是淡淡的一掃在坐的諸位文林士子,發覺他們也被她所染,滿眼盡是羨欣崇慕,自己也不是慢慢的開始淪陷,或許他不是一個好色之人,但這位紅顏伶官果然是如詩經裡描述的那樣,“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想來這就是所謂的“美與智”的由來。

慕白公子揚起頭來,看著廳堂屋頂的紗隔廬宇,他不就正是宛在水中央的那位伊人,但所謂的伊人,不界定男女,如果他的回答錯了,那麼傳承數百年思之無邪的《詩經》,所說的意境將要被推翻,這樣他們信奉的才情就是一句笑談,這寧卓衣果然不愧為樂府大家,只是她的學識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娛樂大眾的樂伶伶官,對於這群自詡為文府士子的把控之心,通透而玩捏,看來她是將這些人的心性給摸透了,所以才從這樣的以俗窺大雅,登上了這堪為名士之風的大雅之堂,他們終究還是小看了這個女子的智慧,心思玲瓏剔透,讓人難以輕易的就此猜測、馴服,但他們來此不就正是辯論此題的麼,微微一低,眼瞼垂下來,灑在這樣瞧來淡恬卻落落大方滿身披上一層光暈的薄俏臉上,一時恍惚,但口中謙謙如訓,仍舊孤峭的道:“諸位,世人傳譽美德,以德為美,所以千古不變,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等學子不可效仿。”言罷眼角餘光瞟向那位嫻靜如水依然不減絲毫魅力的女子,好像在說縱然你寧卓衣如何的風華絕代,回眸成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