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六章 一場朝會貶了一位將軍,兩個王爺說了兩種看法。

有時候見到美人,總是讓人不願意高聲打擾。

雍隆皇帝喚元春起後,又看了她幾眼,終是未再說話,轉身伴隨水皇后入宮。

元春非是皇后宮女,不好擅進,只得離去。

翌日,雍隆皇帝上朝前旨意發下:女史賈氏,賢孝才德、端莊嫻淑,著晉為婕妤,賜入住長秀宮。

訊息傳到元春耳中,在一干宮人的祝賀下,在後宮中消磨半年的元春,也是終於鬆了口氣……

雍隆皇帝並非是沒有定力的人,就像昨日見到元春,雍隆皇帝雖然心動,但依舊是叫她回了,自個在皇后宮中住下。

今日一早,雍隆皇帝也不去尋剛封的婕妤親熱,亦是先趕來主持朝會。昨天林如海舉報水賊劫鹽道的事情,可是叫雍隆皇帝堆了一肚子火。

乾清宮中,文武分立,品爵由高到低,秩序井然。

除了百官大朝會外,每日朝廷朝會都在這進行,官身三品以下官員無資格參加。

隨著雍隆皇帝過來,高坐龍椅,文武官員山呼萬歲,此間朝會正式開始。

一般情況下,所謂朝會,不過是走個流程罷了,各部各司其職,每日都是來朝皇帝彙報工作。便是朝會中偶有的爭執,也是慣例。

爭執如下:工部想從戶部多要錢,戶部說沒錢;禮部想從戶部多要錢,戶部說沒錢;刑部說大理寺亂判假案,擾亂卷宗,大理寺說不幹刑部之事,別狗拿耗子……

文武官員一套流程下來,終於是提到南方太湖水賊的事情上。

這群水賊既然劫掠了鹽道,那就比私鹽販子的罪更大了百倍,朝廷無法視而不見。

雍隆皇帝專門點了朝中都太尉統制高譙說話,都太尉統制府衙加樞密事,分領相權,管的正是國中兵馬。

雍隆皇帝道:“高太尉你說,太湖水賊該如何剿,在此拿個章程出來,好叫餘杭將軍府那邊行事。”

高譙一早過來時就有些精神恍惚,因他收到了餘杭將軍府告難的軍信。

此時聽得雍隆皇帝發問,高譙驚的是滿頭大汗,心中在叫苦不已…最終,高譙只得硬著頭皮出列,伏地道:“臣恭請聖上悉知,今早餘杭將軍府傳信來,說是制內水軍被太湖水賊燒燬。如今,恐怕只能夠徐徐…圖之…”

水軍都沒了,那還打甚麼水賊。

因是今早的訊息,朝中大多數人都不知,此時竊竊私語起來。

雍隆皇帝叫人拿來餘杭將軍的摺子,眉頭緊皺的翻開細看。

越看雍隆皇帝的臉色便越是難看,半響,他呵斥了一句,將摺子扔在高譙的面前。

“這個廢物!還敢說是軍功起家的,在江南花花世界迷了眼不成!”

“內閣擬旨,傳朕旨意,現任餘杭將軍剿匪不利,累死三軍,著貶為庶人,舉家押回朝廷議罪!”

雍隆皇帝這個旨意一處,滿朝人都齊刷刷的跪了下,道:

“請聖上三思。”

這般表現,並非是所有人都和餘杭將軍有交情,所以要保他,而是朝中慣例,每次皇上要發作時便來上這麼一出,免得滿朝無人為犯官說話,叫做官的寒心,做皇帝的憂心。

雍隆皇帝冷笑一聲,這笑聲在大殿中來回遊蕩,叫人寒顫不已。

雍隆皇帝絲毫不給面子的訓道:“江南餘杭將軍,堂堂一方正二品軍中大員!本該安靖地方,結果卻連一處不足一年的匪患都處理不了,要他何用!擬旨!”

滿朝文武見皇上旨意已決,而幾位閣老都沒有再求情的意思,便都起了身。

若是皇帝態度不堅定,朝裡又有人幫犯官說話了,那按照慣例少不得要三請五請的求皇上三思。

眾官都起了身,只剩都太尉統制高譙還跪著,皇上也好似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