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三章 謀臧不從、許謙謀國

前秦完成對代國的初步兼併後,伐代大軍大部班師,年過花甲的老將範俱難病歿于歸途中,一臉欣慰的死在軍營裡,親眼看到代國降附的他完整經歷了前秦從關中立國到統一北方的全過程,更彷彿看到了天下太平的曙光。

燕鳳因以往幾次的出使,才能本就為苻堅賞識,如今又是聽取了他的安邊之策,才得以波瀾不驚的吞併代國,雖然其本意是出於存續代國及拓跋氏,但這份忠誠令他在苻堅心中的評價再次拔高。

所以,當燕鳳以回報知遇之恩的名義,請求回到盛樂教導拓跋珪,苻堅再次召見了他,一番簡捷的交談後就答應了。

對一個正常人來說,大機率是越缺什麼,就越渴望什麼,苻堅繼位時年僅十九歲,在這前、後經歷了血親的接連背叛,其中甚至包括他的同胞弟弟。因此苻堅對於忠誠之人,哪怕效忠的物件並非是他,也會表現的極其讚賞,往往給予格外的寬待。

燕鳳不僅是輔弼代王左右的謀士,更是多次出使前秦的老資歷外交官,在謁見苻堅時,透過其對拓跋寔君弒父害親行為的痛斥,他敏銳分析出這位大秦天王的性情傾向,此後幾次被召見時都針對性的旁敲側擊,為拓跋氏代國的延續極力爭取。

盛樂距離長安,路途之遙遠遠不止千里,燕鳳的策略再好,代國內部若是無人配合,局面的演變絕不會如他所想那般。

劉衛辰在戰略上的鼠目寸光,從其往昔反覆無常的行徑就能看出來,而劉庫仁從小到大在代國默默無聞,跟二十出頭就殺侄奪位自立的劉衛辰一比,還真不一定強過多少。

劉庫仁初次顯露名聲,卻是匆匆上任南部大人,隨後打了一場敗仗,與他之後統合各部所展現的手腕比起來,簡直是判若兩人。不誇張的說,劉庫仁接受前秦冊封后,迎還少君、安撫各部的表現,給世人的感覺,就如拓跋什翼犍還活著一般。

若說劉庫仁一場大敗之後,榆木腦袋突然開了竅,可這之後他的操作又開始拉胯了,那麼這中間堪稱靈光一閃的表現,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個優秀的謀士是多麼重要了,就拿前秦苻氏舉例來說。

苻洪率部西歸時,其主要謀臣是安定三程之一的程樸,在因意見不合殺死程樸後不久,就被新降後倚為謀主,實際上卻是詐降的麻秋設宴毒殺。

苻健立國時,同樣是意見不合,殺了謀主賈玄碩,隨後發生了張遇、劉晃聯合關中大族叛亂,還向東晉請援引來桓溫北伐,太子苻萇、丞相苻雄在禦敵平叛過程中,先後因傷病、勞累亡故。

苻堅就更不用多說了,沒有王猛的輔佐,經苻生統治幾近崩潰的前秦,別說統一北方了,能不能維持都成問題,而王猛病故後的前秦,就如迴光返照一般。

並不是說這些當時的豪雄人傑,缺了謀士出主意就不能成事,但不同的人考慮問題時,都有不同的侷限性,側重點也不一樣,這時就體現出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的好處了。

劉庫仁新任命的南、北兩部大人,十八歲的長孫嵩勉強能管事,叔孫建卻是個只有十一歲的半大孩子,而且這二人只是各自部族中的小部大之一,沒有一言而定的權力,被抬到高位憑藉的是父輩威望,本身並不能服眾,只能採取各部合議的模式,處事效率拖沓遲緩,一時竟讓攻入雲中的劉衛辰佔據上風。

這顯然是劉庫仁的刻意為之,目的也很明顯,各部合議難決定論,只能來問他的意見,這能維持他對各部的掌控力,並潛移默化的施加影響。

可這卻是劉庫仁的自作聰明,為其設謀之人早就料到了此番變化,甚至還正中下懷。

拓跋什翼犍最信重的漢臣,除了其左長史燕鳳,就是出身代郡東部的蔚人許謙。

蔚縣在商、周時稱作代國,秦、漢時稱作代郡隸屬幽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