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雜,需要有強大的筆力支撐,且並不適合網文模式。

至於讓同一個人物同時擁有完整的十二種原型,你將創造出一個只存在於理想中的完整人類模型。

我們只需要讓一個人物擁有一種原型就夠了。原型雖然只有十二種,但每一種原型層次定義都極為豐富,並不用擔心“人多原型少”的情況出現。

前面的“扁平人物”塑造,我們提到了人物的“原型標記”。

強化原型標記,就是讓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完全符合某一原型特質。

這種人物標記方式和常規的性格標記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原型僅作為一種心理模式。它具體表現在人物的追求目標、心中的畏懼、應對困難的方式等方面,細節處靈活性很大,完全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來改變細節,而不用像其他人物標記般死死地限制住人物的一言一行。

同樣,在代入感方面,不同原型特質的讀者也並不會產生強烈的疏離感。因為十二原型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心理特質,就算處於隱藏狀態的原型,也不至於產生排斥心理。

當然,前提是別總把主角往原型的負面(陰影面)狀態寫。

原型的陰影面並不代表著“壞的”、“差的”、“不良的”,它們只是原型的另一種狀態。若某人處於原型的負面狀態,這說明他並不是原型的掌控者,而是被原型所操控。

原型的負面狀態有時會比正面的原型更加強而有力,尤其是用在塑造配角、反派的時候。如果你在煩惱配角太花瓶,反派智商太低,而不這麼寫又會搶了主角風頭的話,不妨試試“負面原型標記”吧。

原型詳解

原型探索

理解、探索內在原型的過程通常被稱之為“內心的探索之旅”。它由“準備期”、“探索期”、“返回期”三個階段構成,分別對應著人類心理發展的“自我” (ego)、“靈魂”(psyche)和“本我”(self)三個階段。(這不同於弗洛伊德的“自我ego”、“本我id”、“超我supeego”)

準備期包括天真者、孤兒、戰士、照顧者四部分。自我被視為靈魂的容器,構建完整的自我,使人們認識自己、學會生存之道,構建與外界的聯絡。

探索期包括追尋者、愛人者、破壞者、創造者四部分。與宗教界象徵永生不朽的靈魂不同,榮格認為靈魂是集體潛意識的同義詞。它象徵著更深層次的體驗與認知。

返回期包括魔術師、統治者、智者、愚者四部分。本我是個人內在探索的終點,它代表圓滿完整、內在的平衡;也代表旅途已然結束,個人的生命在新秩序下已經得到改變。

準備期

天真者

每個人都是由天真無邪的嬰兒開始的。從小得到充分照顧的孩子,會對世界充滿信任,認為這世界是安全的。他們願意接受來自他人的幫助,願意學習來自他人的生存技能。有朝一日,他也會為別人提供安全的保護,並將自己所學的傳遞下去。

天真者象徵著信任,它相信著一切外來的資訊。如父母隨口的一句愚笨、懶惰,把成績不好歸結為自己不夠聰明;它會內化種族偏見、性別歧視、同性恐懼或階級意識;它相信別人所譴責的一切人或事物都是不好的。

天真者渴望著無條件的接納,畏懼著背叛與拋棄,它會拒絕接受失望。

如果否認受到虐待,就不用為自己作戰;如果將自己的過錯投射在別人身上,就不用作出改變;如果接受來自他人的敵意和傷害,就可以不用體驗面對批判、敵意時的無能為力感。

於是,天真者會陷入陰影面,它盲目地信任,不合情理的樂觀,否認著一切自己所不希望見到的事實。

許多宗教傳統都有紀念“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