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章 當地主

回去的馬車上氣氛很凝重。

廖長餘一直嘆氣:“要是我昨天送她去醫館,不聽她的回家,興許就不會出這樣的事情。”

楊大刀只能勸他:“這都是她的命,你也別太難過了。”

命?邵秋實想起,她被賣給柺子李的時候,母親邵氏也是這樣說的。

別怪娘,更別怪你爹,要怪,就怪你自己的命不好。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之後的幾日,廖長餘都沒有心情陪邵秋實看山。

恰好良田的流程走得差不多,邵秋實便跟著楊大刀到府衙過了明路。

“姓徐,本是小康之家,因供唯一的兒子科舉,掏空了家產。徐郎君倒是年少就中了秀才,但一直不曾中舉,考了八次,次次落榜。這才賣了祖上傳下來的田,準備考第九次,”從府衙裡出來,楊大刀偷摸地跟邵秋實說對方的情況,“徐家都是寬仁良善的人,要不那佃戶怎麼能就算是開墾山地也要跟著。”

良田原是有佃戶的,但那佃戶覺得徐家仁厚,把田上的莊稼折價賣給邵秋實便拖家帶口地走了。

“那佃戶走,是去給徐家開荒山去了?”

楊大刀點頭:“徐家祖上顯貴,有山有田。也就良田能賣些錢,山地賣不了錢,索性沒賣,留給那佃戶去開墾。說好前五年免租,五年之後,若是繼續租,按市價八成收租。”

邵秋實準備買田的時候,廖長餘就跟她說了山地難租,因為開墾費時費力。

沒想到佃戶竟願意放棄現成的良田去開墾山地,看來徐家的確是良善之家。

也正因為徐家良善,所以過戶過得很順利,半天的工夫,邵秋實就是坐擁三十二畝良田的地主婆了。

田契和地契拿到手,邵秋實又忙著重新找佃戶。

時已入夏,眼看著要不了多久就是秋收,本是不好找佃戶的。

楊大刀幫忙找了幾家,都只願意在自家農忙過後來幫忙收糧食,按天算工錢。

最後找了個外來戶,姓羅,叫羅春生,不是太原府的,祖籍青州。

羅春生本是世代農民,有自己的田地,卻遇上屯田,軍隊賠了一筆銀子就把田收走了。

羅春生拿著那筆錢,一時間餓不死,卻也買不來新田。

羅春生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自己也只會伺弄田地,琢磨著當佃農,還是繼續種地。

但就跟邵秋實不好找佃農一樣,眼看著已入夏,空置的良田不好找,找來找去,竟找到了太原府來。

羅春生看邵秋實的田好,田上還有現成的莊稼,當即便籤了契。

邵秋實跟羅春生約定,將三十二畝良田中的三十畝租給羅春生,因為今年已經過了一半,不收租,田上帶的莊稼也送給他,收多收少賣多賣少都是他自己的。

剩下的兩畝田原本就種著菜,羅春生需代為打理。

第二年開始正經收租,租金市價通常是地主佃農五五分,心狠的地主收七成也是有的,邵秋實只收四成,羅春生需繼續幫忙打理她那兩畝菜地,不能懈怠。

羅春生雖然是世代農戶,擅長種田,但要精耕細作,最多也就管上六畝良田。好在他有妻有子,而且是五個孩子,其中三個男孩,照料三十二畝良田便不在話下,大不了粗耕幾畝,種些餵牛羊的苜蓿。

良田旁本就有屋子,是先前租種徐家的佃農留下的,籤契當日,羅春生便帶著妻子住了進去。

又幾日,屋子打掃安靜,重新壘了院籬,把孩子老孃都接了過來,羅春生一家就此成了邵秋實的佃戶。

將田裡的事情處理完畢,時間已過去了大半月,邵秋實這才想起有一陣子沒見到廖長餘了。

左右無事,邵秋實索性往廖家去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