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棗泥炸糕和麻球,則是王海棠和鄭培英姐弟負責的,她們姐弟負責做,王海棠負責炸。棗泥用的是做棗泥饅頭的料,現成的。做棗泥炸糕,先燙麵,水倒入炒鍋中燒開,關火後立即倒入麵粉並用鏟子或擀麵杖不停攪拌,直到沒有一點乾麵取出涼透揉成麵糰。糖放入碗中,加入棗泥拌勻成餡。將麵糰搓成長條,掐成鵪鶉蛋大小的劑,先用手捏成一個厚一點的小圓餅,放入棗泥餡包好,再按成圓餅。油燒至7成熱,將炸糕放入炸至兩面微黃即可。

麻球是用糯米粉做的,先將糯米粉放入盆中,加入白糖拌勻;加水用手揉均勻,和成光滑的麵糰,然後將麵糰搓成長條,切成面劑,再將面劑搓成圓球形,均勻地沾裹上芝麻,放入燒熱的油鍋中,炸至浮起,表面金黃色即可。

邵紫茹將做好的一批油炸點心端入鋪子,外邊早已聞訊趕來,自覺排起長龍的鎮民們已經期盼已久了。每出一鍋,都被搶購一空。真有點供不應求之勢。

那邊的蒸糕組也一點也不輕鬆。這幾樣點心看起來玲瓏剔透,令人垂涎。

花生仁發糕是用糯米粉做成的,既然是發糕,當然要有酵母,饅頭鋪最不缺的就是這個。先將酵母與糯米粉混合,加糖攪勻,再倒入麵粉揉勻,沒有模子,就用碗代替,麵糰放入碗中,發酵至兩倍大,將炒熟的花生仁放在麵糰的表面,上鍋蒸兩刻鐘就行了。

南瓜芝麻千層餅稍微費事一點:先用蒸熟的南瓜和麵,把麵糰材料放入盆中揉成均勻光滑的麵糰發酵至原體積的2倍大;發酵好的麵糰揉搓排氣分割成8等份,每份擀成大大的麵餅;把麵餅放到擰乾的溼紗布上,在麵餅的表面薄薄刷一層油並撒上適量白糖和芝麻;再擀一個麵餅疊放在上面,同樣在上面刷油、撒上白糖和芝麻;依次擀好其它6張麵餅,做好的千層餅蓋上溼布靜置醒發一刻鐘,放入蒸鍋大火燒開轉中小火蒸一刻鐘;取出後切塊。金黃色的千層餅就完成了。

麻油綠豆糕看起來就很吸引人,綠豆粉與麵粉粉混合,過篩備用。糖粉與麻油充分混合均勻,分4-5次加入豆粉攪拌均勻成糕粉。靜置兩刻鐘。將糕粉再進行兩次攪拌,至捏起成團、一搓就散的狀態。模具內灑綠豆粉,取糕粉填實,用刮板颳去多餘糕粉,扣出即成綠豆糕坯。盤子刷麻油,將糕坯間隔著排放在盤子上,相互不要擠碰。鍋內煮開少量水,上汽後改中火,將裝有糕坯的盤子上籠蒸制半刻鐘,至邊緣發散,不粘手即可。蒸好的綠豆糕晾涼後表面薄刷一層麻油,裝入密閉的容器裡儲存。冷藏可存放一週。

糯米棗泥糕先將糯米用加了適量糖的清水浸泡24小時後,蒸成軟爛的糯米飯。糯米粉加蜂蜜棗泥和成麵糰,不放水,菜板上鋪一層紗布,把糯米飯均勻的平鋪開。把糯米粉棗泥和的團搓成長條,放在糯米飯上。象包飯糰一樣,或者象卷蛋糕卷一樣,把裡外的糯米捲起來。隔著紗布把整個長條的糯米卷捏緊點。上鍋蒸熟。切成小段,晶瑩剔透,香甜誘人的糯米棗泥糕就完成了。

南瓜糯米餈也是先把南瓜去皮蒸熟,攪拌成泥,用勺子壓趁熱將南瓜泥倒入糯米粉中,倒入芝麻油,和勻至不粘手、不粘盆的粉團。把粉團分成兩半,一半放入鍋裡蒸熟大概用一刻鐘,趁熱將熟的粉團和另一半和勻,分成大小均勻的小粉團,手沾點油,把小粉團搓圓盤子抹點油,擺上搓圓的小粉團,上鍋蒸一刻鐘,出鍋。軟軟糯糯的糯米餈就做好了。

邵記門前又媲美前幾天羊雜燴的盛況,上午多是本鎮的居民,有吃著好的下午又來光顧,到傍晚的時候,附近的幾個村子稍有餘錢的村民也趕來稱幾斤點心,回家給孩子們打打牙祭。

銘巖鎮出現了這樣一種新現象,熟人一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邵記的點心,你家買了沒有?”如果誰要是回答沒有的話,旁邊的人就會用不可思議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