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刈褰諶帳稱罰└��玖秸牛 �饊ǖ紫碌幕鼗毓壑諛蓯艿昧寺穡咳��紜�耍〉碧斕某錕畈壞�苄藿淌遙�苟嘀冒熗�50多套桌椅。有一年在上海唱完這出戏,有個日僑叫冢本助太郎,研究‘馬派’多年。他們日本人還有一個###劇研究會,非常熱愛我的藝術。他說,中國的民眾有文化,能對歷史上的人物劉備、諸葛亮、薛仁貴等等了如指掌,都是咱們藝術家的功勞。他還想請我去日本演出,說日本人不只是喜歡旦角藝術,就是指梅蘭芳和綠牡丹,希望我能成為以鬚生東渡的第一人。今天,卓別林又來看戲,給我講了不少世界上第一流戲院的情況,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東西,希望能在新新大戲院得已實現!”

第三章 步入輝煌(10)

北京的戲院多集中在正陽門外、前門大街兩側,如廣德、廣和、中和、慶樂、華樂、華北等。許多都是由前清的茶樓、茶園逐漸演變而來,已經落後於時代。到了20世紀30年代,可稱得上現代化的西式戲院也就是東華門的真光戲院(今兒藝劇場)、珠市口的開明戲院(後改珠市口影院,現已拆除)和西珠市口的第一舞臺。但若與上海、天津的新型戲院相比,還是遜色不少。向來與時俱進的馬連良早就留意到這個問題,他的劇本、音樂、服裝、道具等經過不斷的改革創新,已經形成了典型的馬派風格。如果再有一所固定的演出場所,這樣就可以一展自己的才華,使馬派藝術更加盡善盡美。他想投資興建一座新型的戲院。

於是,馬連良與富商蕭振川,華樂戲院經理萬子和等人合股,在西長安街南側,西單與六部口之間,興建新新大戲院(後來的首都電影院)。由著名建築師劉世銘設計、陸根記建築公司施工興建,於1936年春夏之際動工。從建築設計、內外裝修、輔助設施到經營方針,都以馬連良和萬子和的意見為主。因為他們二人,一個是走遍大江南北的名伶,一個是經營戲院多年的老闆,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如今自己開戲院,自然是揚長避短,自出機杼,以服務觀眾和便利演員為目的,來爭取營業的繁榮。

只要不去外地演出,馬連良幾乎每天下午都在工地,朋友們找他,都知道打電話80011到“新新”。為了瞭解美國劇場情況,他看了五遍電影《威爾遜總統傳》;裡面有許多在劇場內演講的鏡頭,可以有些感性認識,作為“新新”的參考。他自己還設計了一個兩顆心形的鐵藝圖案,掛在戲院外牆的兩側,既表示“新新”的諧音,又表示馬連良與觀眾心心相印之意,十分別致。正門上方鑲嵌著一個三環型的徽標,三環內寫著馬連良三個大字,中心位置是“扶風社”三個字,標誌著這裡將成為馬劇團永久性的演出場所。戲院的外牆由裡出外進的耐火磚裝飾而成,老百姓稱之為“疙瘩樓”。戲院門前要求可停放幾十部汽車,即使車水馬龍,也不致交通阻塞。院內前廳有一大型衣帽間,便利觀眾冬季存放大衣。戲院內部座位,樓下散座呈扇面形輻射式,地面前低後高,舞臺寬廣,就是樓下最後一排,最邊上的位置,也能看到整個舞臺。樓上有兩層包廂,包廂內有小燈和電鈴,一按鈴就有茶房前來送水,這在當時十分先進。包廂後是散座,整個戲院共有1413個座位。

在舞臺的下面地下室裡,可以存放衣箱、把子、彩匣、梳頭桌等,用於一般演員化裝、扮戲,場地極為寬敞。幾十個人同時扮戲,互不妨礙,十分方便。在舞臺後面,有數間大小不等的化裝間,為角兒們所使用。如遇大型合作演出及大義務戲,房間也足夠。室內設有掛行頭的專門衣架,供臨時休息的沙發床,特別還增設了可以洗浴的衛生間,讓累了一晚上的大角兒可以沐浴之後,舒舒服服地回家。

為了讓觀眾極盡視聽之娛,戲院安裝了最先進的音響裝置,馬連良曾帶著弟子王和霖、王金璐、李慕良和長子馬崇仁等前往戲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