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頁

如果全州失守,東學黨軍將一路高歌猛進,朝鮮官軍根本守不住漢城。

除了岌岌可危的戰局,還有來自朝廷上的壓力。

朝鮮是大清的屬國,如果連一個屬國的內亂都無法平息,大清顏面何在?

綜合這些因素,就算李鴻章有一萬個不願意,也不得不跳入伊藤博文設定的陷阱,賭上大清的國運。

戰爭不可避免,備戰成為重點。

雖然李鴻章依然不大願意接受現實,但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簽署那份條件苛刻的貸款協議。

協議中明確規定,大清將把膠州灣沿岸地區租借給德意志第二帝國,以償還購買軍火貸款的利息,直到大清還清所有欠款為止。租借期內,帝國在租界裡享有行政管轄權、司法赦免權與關稅獨佔權。

拿到由李鴻章簽字畫押的協議,馮承乾總算是鬆了口氣。

五月十五日,大清總理衙門向克虜伯公司下了第一筆訂單。主要是彈藥,包括一百萬發槍彈與十萬發炮彈。

兩天之後,李鴻章做出了出兵朝鮮的決定。

為此,李鴻章啟用了直隸總督葉志超與太原鎮總兵聶士成,並且調動北洋水師,準備由海路入朝。

到五月底,克虜伯公司陸續交付了大清訂購的軍火。

這個時候,大清總理衙門已經下了三筆訂單,不但大量訂購彈藥,還訂購了一萬五千支步槍與一百門山炮。

六月初,葉志超與聶士成率軍出發。

大清派遣的兵力並不多,總共只有二千五百名淮軍。只是對朝鮮來說,這是一支十分強大的軍隊。要知道,李熙派往全州的京軍,也不過八百人而已,而東學黨軍的兵力也只有區區數千。

宗主國的大軍即將到達,朝鮮李氏王朝與東學黨軍都認識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大清軍隊在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賴在朝鮮不走,朝鮮不但要養起這支軍隊,還將喪失僅有的主權。

對李氏王朝來說,這意味著被大清控制。

對東學黨軍來說,這意味著徹底喪失取勝的希望。

內戰打下去,獲利的不是交戰雙方,而是遠道而來的大清。

結果就是,葉志超率領的淮軍剛在牙山登陸,朝鮮王朝就與東學黨軍開始談判,並且在短短數日之內達成了&ldo;全州和議&rdo;。按照約定,東學黨軍撤出全州,在控制的五十三個郡縣設定執綱所,管理當地事務。

沒等大清軍隊參戰,朝鮮內戰就結束了。

只是,韓戰並沒結束。

在李鴻章派大清軍隊入朝的時候,日本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由,已經派遣七百名日軍在仁川登陸。

這下,朝鮮局勢變得格外複雜了。

雖然李鴻章竭力避免與日本開戰,主動提出雙方共同撤兵,但是伊藤博文根本沒有理會李鴻章。

日軍好不容易登陸朝鮮,絕對不會輕易撤出。

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大清、日本與朝鮮一直在進行外交磋商,李鴻章顯得很急切,卻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成果。

當時,大清與日本在誰先撤兵的問題上糾纏不清,雙方都不願意做出讓步。

談判期間,伊藤博文正面臨不信任彈劾,因此表現得極為強硬,不但不答應撤兵,還在談判期間陸續向朝鮮增兵。

雖然英法俄美等國出面調停,但是朝鮮牽涉到列強利益,調停並無結果。

七月二十三日,日軍以保護使館為由,突然襲擊漢城,挾持朝鮮高宗與閔妃。

兩天之後,日軍在未經宣戰的情況下,突然襲擊了停在豐島海面上的大清運兵船,大清與日本的戰爭爆發了。

訊息傳回來的時候,馮承乾已經回到膠州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