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頁

在巴爾幹半島,德法矛盾顯得極為尖銳。

嚴格說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法國都跟巴爾幹半島沒有直接關係,涉及巴爾幹半島問題的是奧匈帝國、義大利、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特別以奧匈帝國與俄國的矛盾最為尖銳,德法只是奧俄的盟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奧俄在巴爾幹半島上的矛盾,使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簽署了秘密同盟條約。

問題是,與奧匈帝國結盟,能夠給德意志第二帝國帶來好處嗎?

馮承乾是在回到帝國海軍司令部之後,才得知兩年前,也就是在他離開帝國海軍部之後不到半年,德皇與奧匈帝國簽署了秘密軍事同盟條約,規定在奧匈帝國與俄國開戰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向俄國宣戰,而只有在法國主動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的情況下,奧匈帝國才有義務參戰。

顯然,這是一份對奧匈帝國更加有利的軍事同盟條約。

毫無疑問,馮承乾並不支援這份同盟條約。如果他還是帝國海軍戰爭大臣,肯定會出面反對與奧匈帝國簽署同盟條約。

與奧匈帝國結盟,存在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即會因此疏遠義大利。

不管義大利有多大的價值,在歐洲大陸上,有實力協助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法俄對抗的只有兩個國家,即義大利與奧匈帝國。

早在十多年前,馮承乾就向德皇提到,應該儘量拉攏俄國與義大利。

可惜的是,在他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德俄關係已經由友好轉為對立,而且在鐵血宰相的把持下,別說馮承乾,連登基不久的德皇都很難左右帝國的對外政策,更別說修改由俾斯麥親手製訂的外交戰略。

顯然,就算馮承乾沒有離開海軍部,也很難改變既成事實。

雖然奧匈帝國外強中乾,複雜的民族成分問題、以及二元制帝國存在的嚴重弊端,嚴重削弱了奧匈帝國的實力,但是在法俄同盟已成事實,英國漸漸偏向於法俄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根本沒有更好的結盟選擇。

在與奧匈帝國結盟之後,帝國必須處理好與義大利的關係。

對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從一九一三年初開始,帝國在外交上的主要工作就是促成奧匈帝國與義大利和解,消除三國同盟的內部矛盾。

可惜的是,一年多下來,根本沒有什麼收穫。

以薩洛尼卡地區為代表的,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的領土爭端十分嚴重,即便德皇親自出面也很難使兩個國家坐下來進行談判。雖然義大利暫時沒有表現出脫離軸心的意思,但是已經在暗中與英法接觸。

發展到這一步,誰都看得出,巴爾幹半島成了歐洲的火藥桶。

有趣的是,沒有多少人認為,歐陸大戰會在巴爾幹半島引燃。

針對巴爾幹問題,英、法、德、俄、奧匈、義大利與奧斯曼帝國已經展開談判,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置由塞爾維亞擴張勢力引發的地區危機,穩住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比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與希臘。

在很多人看來,巴爾幹半島危機依然有可能透過談判得到化解。

這種認識,在帝國內部並不缺乏共鳴。

馮承乾與提爾皮茨跟著皇儲來到波茨坦皇宮時,腓特烈三世剛剛送走了首相等人,正準備享用晚餐。

兩年多來,馮承乾首次來到這座由腓特烈大帝建造的皇宮。

馮承乾回來,而且以帝國海軍軍官的身份回來,德皇也十分高興,特意吩咐廚房準備了幾樣馮承乾喜歡吃的菜餚。

&ldo;陛下……&rdo;

&ldo;什麼都不用說了,威廉已經告訴我。你能加入帝國海軍,為帝國服務,我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