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頁

顯然,帝國的造艦工程與馮承乾的規劃並不完全一致。

在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時候,馮承乾一直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雖然他批准了&ldo;布呂歇爾&rdo;號、&ldo;馮-德-坦恩&rdo;號與兩艘&ldo;毛奇&rdo;級的建造方案,但是戰列巡洋艦的優先順序別一直在戰列艦之下,即在滿足了戰列艦的建造需求之後,再考慮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把戰列巡洋艦當成戰列艦的替代品。

馮承乾這麼做,有極為充足的理由。

嚴格說來,戰列巡洋艦是英國制海思想下的獨特產物,只適合英國的海權觀,其他國家都用不上。別的不說,在英國大肆建造戰列巡洋艦的時候,除了帝國海軍本著你有我也有的思想建造了幾艘之外,沒有一個國家、哪怕是海軍實力僅次於英德的美國也沒有跟著建造這種昂貴的戰艦。

對帝國海軍來說,與其建造戰列巡洋艦,還不如建造速度更快的高速巡洋艦。

馮承乾離開海軍部之前,就制訂了建造高速巡洋艦的計劃。按照他的規劃,這種專門用於遠洋破交作戰的巡洋艦,必須具備一萬海里以上的續航力,採用煤油混燒鍋爐,最高航速超過三十五節,配備二百毫米主炮,自持力在一百二十天以上,且能在偏僻的港口內進行基本維護。

顯然,這種戰艦是針對帝國海權觀而設計的。

按照馮承乾的設想,高速巡洋艦擁有比戰列巡洋艦更快的速度,因此在與敵人的戰列巡洋艦遭遇時,能夠迅速逃脫,其火力與裝甲巡洋艦相當,因此在遭遇敵人的裝甲巡洋艦時能夠從容應對。

提爾皮茨出任海軍戰爭大臣後,延續了馮承乾的發展道路。

兩年前,&ldo;柏林&rdo;號快速巡洋艦正式動工建造。到大戰爆發前,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一萬八千噸、配備了三座三聯裝五十二倍徑二百毫米主炮、設計最高航速達到三十六點五節的大型戰艦已經完成了比分之九十的船臺建造工作,預計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建成、在年底正式服役。

可惜的是,提爾皮茨也只做了這麼多。

當初,馮承乾規劃在一九一五年底之前建造八艘快速巡洋艦,組成四支破交艦隊,而實際建造的也就只有&ldo;柏林&rdo;號。

這也不能全怪提爾皮茨,馮承乾也有責任。

在規劃的時候,馮承乾嚴重低估了快速巡洋艦的建造成本,認為這種介於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之間的戰艦不會過於昂貴。實際情況恰恰相反,&ldo;柏林&rdo;號的建造價格相當於同期建造的&ldo;德夫林格&rdo;級戰列巡洋艦的百分之七十,而除了速度更快之外,&ldo;柏林&rdo;號沒有哪一項效能超過&ldo;德夫林格&rdo;級。

正是如此高昂的造價,使&ldo;柏林&rdo;號的姊妹艦在規劃階段就被砍掉了。

如果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建造快速戰列艦,那麼三艘&ldo;德夫林格&rdo;級戰列巡洋艦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三年獲得撥款。事實上,正是提爾皮茨堅持建造&ldo;柏林&rdo;號,導致第四艘&ldo;德夫林格&rdo;級戰列艦沒能獲得撥款。

問題是,提爾皮茨忽視了一點,即馮承乾為什麼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

如果提爾皮茨真正瞭解馮承乾的海軍發展規劃,就不會把重點放在戰列巡洋艦上,而會透過對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造,使其具備與英國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對抗的能力,然後用多餘的錢建造快速巡洋艦。

事實上,這也正是馮承乾想做的事。

在設計&ldo;皇太子&rdo;號等幾艘前拿騷級戰列艦時,馮承乾就為今後的改造留下了餘地,比如在鍋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