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頁

在這種情況下,馮承乾自然不好做些掃興的事情出來。

可喜的是,此時頭腦清醒的不僅僅是馮承乾一個人。在看到勝利的同時,德皇也看到了隱藏的危機。

宴會中,德皇單獨召見了好幾名軍政要員。

馮承乾被安排在最後,不是德皇不重視他,而是讓他留在最後,才有更多的時間與他探討戰局。

可以說,此時德皇正需要一個像馮承乾這樣的,能夠提供客觀意見與建議的幕僚。

趁此機會,馮承乾也從參加宴會的陸軍將領,特別是比較熟悉的魯登道夫等人那裡瞭解到了一些地面戰場上的資訊。

不可否認,魯登道夫在東普魯士取得了一場極為關鍵的勝利。

從戰場總體局勢上看,魯登道夫取得的勝利,不僅僅是殲滅了近五十萬俄軍那麼簡單的事情。在戰略層面上,首先打垮了俄國的勝利信心,讓俄國從上到下多認識到,擊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次是消除了奧匈帝國受到的威脅,讓俄國不得不在對德戰場上部署更多的兵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德軍不再需要向東線增兵,能夠繼續把重點放在西線戰場上。

問題是,東線只是次要戰場。

早在戰爭爆發前,馮承乾就多次向德皇與小毛奇建議,在戰爭的前半年,不要過分關注東線,必須把重點放在西線。如果因為向東線增兵,導致西線沒能在半年內取勝,那麼帝國打贏這場戰爭的機會就將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魯登道夫在東線取得的勝利,並沒改變西線的局面。

當然,問題還不止這麼一點。

雖然開戰才一個多月,但是有足夠多的跡象表明,小毛奇的西線戰略即將破產,甚至可以說已經破產。

別的不說,打到這個時候,德軍都沒能攻佔比利時全境。

八月底,提爾皮茨就向法金漢提出,西線德軍在進行大迴旋進攻的時候,得適當增強最外圍的兵力,奪取比利時沿海地區,最好能夠獲得幾座港口。雖然提爾皮茨的目的是要在英吉利海峽附近獲得能夠供小型艦艇駐紮的港口,但是能起到另外一個效果,即切斷英法之間最為便捷的海上航線。

可惜的是,法金漢沒能說服小毛奇。

雖然法金漢是陸軍大臣,但是按照帝國軍制,只有總參謀長才有權指揮作戰行動,陸軍大臣得靠邊站。

如果說,小毛奇是為了攻打巴黎,才沒有在右翼投入重兵,那還說得過去。

不管怎麼說,迅速擊敗法國才是根本目的。只要法國戰敗,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就算逃走了,比利時也會投降。

問題是,小毛奇並沒有按照計劃把重點放在進軍巴黎的路線上。

打到九月初,德軍在西線上的作戰行動就嚴重偏離了原定計劃。

別的不說,小毛奇盡然從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的第一軍團與格奧爾格-馮-德馬維茨的第二軍團抽調兵力去攻打凡爾登要塞。要知道,第一軍團與第二軍團位於德軍最右翼,是進軍巴黎的主要兵力。按照原定計劃,這兩個軍團應該得到加強,而不是被削弱,才能確保及時到達巴黎。

被小毛奇這麼一搞,就算馬肯森與德馬維茨在努力推進,對面的法軍也在迅速崩潰,德軍依然表現得較為乏力,而且空虛的大後方,已經成為西線德軍崩潰的隱患,隨時有可能喪失主動權。

顯然,戰場局勢不容樂觀。

第八十七章 生於憂患

一般情況下,出於避嫌的原因,馮承乾很少在德皇面前提到陸軍的事情。

這次,馮承乾坐不住了。

眼前的局面,與他熟知的歷史極為相似。在馮承乾看來,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德軍肯定會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