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頁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

他的理由很直接,戰列巡洋艦是英國皇家海軍制海思想下的產物。而帝國海軍的海權觀與英國皇家海軍有很大的區別。因此適合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不見得適合帝國海軍,也就沒有必要跟風。

有趣的是,拉開戰列巡洋艦建造熱潮的,正是馮承乾。

別忘了,正是在設計&ldo;腓特烈大帝&rdo;號,即&ldo;皇太子&rdo;號的時候,馮承乾把速度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才影響了費希爾。讓英國皇家海軍開始跟風,設計建造了&ldo;無敵&rdo;級等多個級別的戰列巡洋艦。

隨著英國皇家海軍開始大規模建造戰列巡洋艦,馮承乾才主導了&ldo;布呂歇爾&rdo;號戰列巡洋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在馮承乾離開帝國海軍部之後,提爾皮茨本著&ldo;你有我也有&rdo;的思想,批准了&ldo;馮-德-坦恩&rdo;號、&ldo;毛奇&rdo;級、&ldo;德塞利茨&rdo;號與&ldo;德夫林格&rdo;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書。

問題是,對帝國海軍來說,戰列巡洋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顯然,帝國海軍沒有漫長的海上航線需要保護,即便有,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僅靠幾艘戰列巡洋艦也無法保護。

帝國海軍必須得為花大價錢建造的戰列巡洋艦找到一個適當的用途。

當然,還得更帝國海軍的總體戰略吻合。

如此一來,在帝國海軍中,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價值就是協助主力艦隊作戰,在艦隊決戰中掩護主力艦隊。

雷德爾執行的,正是這個主要使命。

事實上,這個時候,貝蒂也在考慮該如何幫助傑利科。

顯然,貝蒂不會撤走。原因很簡單,他也有同樣的顧慮,即在沒人牽制的情況下,雷德爾肯定會去對付傑利科。雖然傑利科擁有戰艦上的數量優勢,即便希佩爾與雷德爾加在一起也只與傑利科相當,但是雷德爾擁有速度上的優勢,因此只要雷德爾參與戰鬥,平衡就會被打破。

貝蒂能做的,就是拖住雷德爾。

問題是,貝蒂手裡只有三艘戰列巡洋艦。雖然在之前的戰鬥中,雷德爾遭到重創,六艘戰列巡洋艦都有所損傷,但是貝蒂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他手裡的三艘戰列巡洋艦同樣傷痕累累。

更要命的是,受&ldo;獅&rdo;號拖累,貝蒂艦隊的速度明顯低於雷德爾艦隊。

可以說,貝蒂不顧一切的去牽制雷德爾,就是在去送死。

當然,雷德爾也非常清楚這一點。貝蒂只是在儘量為傑利科爭取時間,而他與貝蒂的戰鬥持續得越久,對希佩爾就越不利,因此他必須儘快幹掉貝蒂,才能協助希佩爾,擊敗傑利科。

這次,雷德爾打得非常積極主動。

撤出戰鬥後,他首先調整了佇列,讓受損較重的&ldo;皇太子&rdo;號暫時撤離,並且安排了一艘輕巡洋艦掩護&ldo;皇太子&rdo;號。隨後,雷德爾就選擇了最簡單的辦法:直接沖向速度比他慢的貝蒂。

貝蒂有選擇的餘地嗎?

可以說,當時貝蒂根本就沒辦法選擇。他要麼撤走,要麼與雷德爾決戰。如果貝蒂選擇撤退,雷德爾肯定不會緊咬著不放,會在把貝蒂趕走之後迅速返回戰場,協助希佩爾擊敗傑利科。

貝蒂沒有撤,而是選擇了與雷德爾死拼。

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貝蒂就知道,他的結局不會好到哪裡去。也許,傑利科能夠幸運的返回母港,可是他肯定沒有這個機會,因為他與雷德爾的兵力差距更大,取勝的希望也就更加渺茫。

這場戰列巡洋艦之間拼刺刀似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