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頁

當時。奧斯曼帝國已經在跟英法進行秘密談判了,甚至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只有一個問題,讓奧斯曼帝國沒有以協約國的身份參戰,即奧斯曼帝國與俄國的積怨太深了。

當時,奧斯曼帝國首相明確提出,只要俄國肯歸還克里米亞戰爭中侵佔的領土,奧斯曼帝國就以協約國身份參戰,而且保證在俄國做出承諾之後,立即向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宣戰。

對此,英法持積極歡迎態度。

要知道,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英國一直支援奧斯曼帝國,藉助奧斯曼帝國阻止俄國向南擴張。

問題是,俄國堅決反對,甚至威脅,如果英法與奧斯曼帝國達成損害了俄國利益的秘密協議,俄國將立即退出戰爭。

顯然,英法需要奧斯曼帝國,更需要俄國。

正是在奧斯曼帝國與俄國僵持不下的時候,&ldo;格本&rdo;號與&ldo;佈雷斯勞&rdo;號殺入黑海,襲擊了塞瓦斯托

o爾港。

很明顯,這次行動與恩維爾有直接關係,因為這次襲擊,讓奧斯曼帝國加入協約國集團的可能性變為零。

緊接著,恩維爾在帝事顧問的支援下,策劃了一次漂亮的軍事政變。

在恩維爾掌握了奧斯曼帝國大權的第二天,他就正式向俄國宣戰,奧斯曼帝國也因此加入了軸心國陣營。

奧斯曼帝國參戰,絕對不是小事。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加重了協約國、特別是英國的戰爭負擔。

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召開了緊急內閣會議,並且與法國、俄國進行磋商之後,英國首相阿奎斯特首先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同日,俄國與法國也先後向奧斯曼帝國宣戰,而奧斯曼帝國則在次日向英法宣戰。

當時,奧斯曼帝國帶來的最大威脅不在陸地上,而是在海洋上。

準確的說,是與海洋戰場有關的陸地戰場。

要知道,奧斯曼帝國的邊境線離蘇伊士運河不到一百公里。如果奧斯曼帝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那麼英國苦心經營的地中海到印度洋的航線會被切斷,失去前往印度與遠東地區的最短途徑。

擺在英國面前的難題是:必須守住蘇伊士運河。

為此,英國就得向北非派兵,並且增強在地中海的軍事存在。

這下,問題來了。

歐洲西線戰場上,雖然德軍的戰略進攻已經受到遏止,但是德軍依然佔領著馬恩河以北地區、以及大半個比利時,而且德軍正在穩步向比利時沿海地區推進,預計在年底就能佔領整個比利時。法國則仍然處於半休克狀態,即便霞飛一再強調,法國有能力在年內發動一次大規模戰略反擊,可什麼有英國的直接支援,法國根本不可能擊敗德國,也就需要英國繼續派遣遠徵軍。

當時,英法已經在是否組建聯軍司令部的問題上展開談判。

顯然,阿奎斯特希望組建聯軍司令部,並且希望得到指揮權,因此英國就得在西線戰場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問題是,英國國會還沒有透過兵役法,也就沒有實施徵兵制。

如果繼續向法國增兵,那麼英國就不可能向北非增派兵力,也就沒有足夠的部隊去守衛蘇伊士運河。

當然,這還是次要問題,至少法國也知道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

別忘了,法國在遠東地區也有大片殖民地,而且法國需要的戰爭資源,也大多來自海外殖民地。

關鍵,還是在海洋戰場上。

如果向北非增兵,就算奧斯曼帝國海軍弱不禁風,根本不是威脅,英法也得加強地中海的軍事存在。原因很簡單,義大利的立場依然搖擺不定,而義大利擁有一支實力不亞於法國的艦隊。如果義大利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