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頁

在離開之前,領隊的輕巡洋艦將透過國際公共頻道,發出交戰海域的確切位置,以便美國、或者英國的艦船及時趕到,救走在海上飄潑的美軍官兵。

可以說,這是很人道的做法。

後來,這三萬多名美軍官兵依然到達了歐洲,並且參與了歐戰,但是其中大部分美軍官兵都在戰場上向德軍投降。

不管怎麼說,馮承乾的做法,至少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善待戰俘。

傍晚,兩支巡洋艦分隊追上了向東北方向撤退的公海艦隊。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大艦隊到達交戰海域,救起了三萬多名美軍官兵,隨後把他們送上了趕來的幾艘貨輪。一週之後,這些丟失了所有武器裝備的美軍官兵到達英國,被編入了美國陸軍歐洲軍團。

只是,這支部隊沒有立即開赴戰場。

原因很簡單,美國陸軍派出的第一批十五萬名官兵中,只有這三萬人到達英國,而且在到達英國的時候,沒有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這三萬多美軍計程車氣都很低落,根本上不了戰場。

根據美國公佈的資料,除了這三萬多名官兵,還有大約兩萬人回到美國。

也就是說,在這場戰鬥中,美國陸軍損失了十萬人,而且絕大部分都是隨同運兵船沉到了海底。

美國陸軍還沒有開上戰場,就遭受了一次戰役級別的慘重損失。

事實上,損失更大的是美國海軍。

雖然六艘戰列艦都沒有沉沒,但是在返回諾福克的時候&ldo;賓夕法尼亞&rdo;號與&ldo;亞利桑那&rdo;號基本上等於沉沒了。

這兩艘戰列艦在船塢裡趟了一年,才完全修復。另外四艘戰列艦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是也喪失了出海作戰能力,分別花了三到五個月才修復,因此錯過了接下來的幾場關鍵戰鬥。

說得直接一點,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美國海軍只有中小型戰艦可用了。

對美國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管怎麼說,有大西洋這道天然屏障,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國奪取了制海權,一時半會也無法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要知道,直到這個時候,帝國海軍也沒有一支可以跨越北大西洋的兩棲部隊,更沒有向大西洋對岸投送兵力的能力。甚至可以說,帝國陸軍連跨越英吉利海峽都辦不到。

毫無疑問,美國有的是時間。

問題是,英國有時間嗎?

在美國海軍被打殘,數個月不能恢復元氣的情況下,重擔全部壓在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肩膀上。更要命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到年底的時候,能夠使用的,也就只有八艘從美國採購的戰列艦。戰場對面,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除了擁有參與這場海戰的八艘主力艦,還擁有兩艘已經服役的戰列巡洋艦,並且在年底之前,至少還能修復六艘戰列艦,使主力艦的規模達到驚人的十六艘。

也就是說,到年底,公海艦隊的規模將是大艦隊的兩倍!

即便到一九一七年初,大艦隊在獲得了兩艘&ldo;伊莉莎白女王&rdo;級、

兩艘&ldo;復仇&rdo;級與一艘&ldo;虎&rdo;級之後,主力艦的數量也只相當於公海艦隊的一半,因為到時候,公海艦隊鐵定還能獲得八艘修復的戰列艦。

即便把四艘預計在一九一七年三月底之前修復的美國戰列艦算上去,英美海軍也沒有半點優勢。

毫無疑問,英國已經喪失了海洋戰場上的主動權。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緊迫的問題。

美國向歐洲派兵受阻,即便再次組建歐洲軍團,也要等到年底才能成行,而法國無論如何都無法單獨堅持到年底。

&ldo;大西洋海戰&rdo;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