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4頁

顯然,英國不會錯過重振海軍的機會。

雖然要到年底,英國才會拿出海軍重建計劃,並且與帝國進行磋商、要回被扣押的幾艘主力艦,但是當時已經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英國肯定有海軍重建計劃…,而且規模不比大戰爆發前的造艦計劃小。

別忘了,英國在這場戰爭中幾乎丟掉了所有主力艦。

如果英國把全部收入都花來建造戰艦,哪有錢來橡還外債呢?

正是如此,美國非常急切的希望,能夠讓有實力的國家限制海軍軍備,藉此讓英法償還欠債。

當然,帝國也希望限制海軍軍備。

雖然帝國是戰勝國,但是並沒有利用戰勝者來壓制戰敗者。即便透過這場戰爭,帝國撈取了很多好處,比如開啟了印度市場,基本上獨霸了中國市場,還控制了大半個歐洲,可是現實利益卻不多。可以說,帝國現在需要的,就是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因此也不希望再次進行海軍軍備競賽。

美國提議,帝國附和之後,限制海軍軍備談判就水到渠成的開始了。

十一月十五日,馮承乾以帝國海軍全權代表身份,率領帝國談判代表團來到華盛頓,參與了海軍軍備談判。

談判的核心只有一個:把海軍軍備限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只是,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九個參與國卻在另外一個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即各國海軍的規模之比。

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不用多說,肯定是其他國家的標準。

首先是,英國是否有權享受與美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同等的海軍規模?

雖然帝國並不想讓英國獲得復興機會,但是之前已經與英國有約在先,承認了海權對英國的重要性,也承諾只追求與英國同等的海權。

如此一來,帝國就沒有太多的理由反對英國擁有與帝國同等的海軍。

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英國為第一梯隊。

在第二梯隊中,義大利的位置是有保證的,關鍵有兩個國家,即法國與日本。

法國是戰敗國,而且遭受的戰爭損失最大,加上長期重視陸權,因此法國當局對海軍並不是很重視。

法國爭取成為第二梯隊,只有一個理由,即法國的主要利益在地中海,因此法國在海權上不能低於義大利。

顯然,義大利並不接受這樣的安排。

要知道,法國是戰敗國,而義大利是戰勝國。

相對而言,曰本的問題更加複雜。

日本既不是戰敗國、也不是戰勝國,而且已經與英國解除同盟關係,但是日本在遠東與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不容質疑。

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大戰期間的表現,讓德意志第二帝國心存疑慮。

此外,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擴張行動,也讓早已霸佔了菲律賓、並且正在向西太平洋擴張的美國心存芥蒂。結果就是,在日本提出了海權訴求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美國都認為日本沒有理由提出太高的要求。

這下,問題出來了。

要知道,如果沒有日本參與,就不可能限制海軍軍備。

原因很簡單,只要日本開始大規模建造戰艦,美國首先就得跟上,因為日本的擴張行動對美國構成了直接威脅。緊接著,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會因為在遠東與印度洋的利益,加入海軍軍備競賽,然後緊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英國與法國、以及盯住法國的義大利都會加入到這場比賽中來。

顯然,不管帝國與美國是否樂意,都得照顧到日本的利益訴求。

只是,日本也得做出讓步。

原因很簡單,日本還不夠強大,不可能同時開罪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兩國家。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