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9頁

可以說,陳紹寬是華裔帝國海軍官兵中的佼佼者。

有趣的是,在海軍軍官學院的前三期學員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歸國僑民,而且幾乎都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這些海軍軍人在帝國海軍中服役的時候,都是士兵或者士官,並沒獲得軍官軍銜。

事實上他們正是新成立的中國海軍的骨幹。

讓細們進軍校培訓,只是為了讓他們掌握成為軍官的必要知識與技能,有能力擔負起組建中國海軍的重任。

因為安排了合適的人來管理教育上的事情,所以馮承乾可以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

只是,一切都得從頭做起。

雖然這個時候中國海軍已經擁有一支規模不算小的艦隊,算上&ldo;柏林&rdo;號,排水量在兩萬噸以上的主力艦就有六艘,此外還擁有數十艘輕巡洋艦等艦艇,但是中國並沒有支援這支海軍的工業與造船業。

別的不說,六艘主力艦隻有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國,才能進行全面大修。

當然並不是毫無基礎。

在大戰爆發前,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在青島開辦了海軍船廠專門為帝國遠東艦隊提供基本維修,甚至有一座兩萬噸級幹船塢,能夠對標準排水量在三萬噸以內的戰艦進行大修也具備一定的建造能力。

問題是,劉艮本算不了什麼。

要知道,造船業並不僅僅是建造艦船的能力,還包括配套工業,比如鋼鐵、槍炮生產等等。

可惜的是在這些方面,中國的基礎幾乎為零。

在馮承乾回國的時候,中國的年鋼鐵產量還不足五十萬噸、鋼產量不到十萬噸,而且只能生產低質量鋼材,根本生產不出建造戰艦所需的裝甲鋼。槍炮方面,克虜伯等幾家公司的在華工廠也只能生產步槍、

機槍、迫擊炮與小口徑火炮,而且受鋼鐵產量限制產能根本就無法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火廠相比。至於戰艦上所需的大口徑火炮,具有生產能力的國家加起來也沒有十個。

實現工業化,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當時,擔任工業部長的是從德意志第二帝國歸來的宋靖國。

在吳鐵生等人回國徵戰的時候宋靖國沒有回國,而是在克虜伯公司工作而且娶了一個非常賢惠的德國女子為妻。大戰爆發前,宋靖國已經拿到了帝國大學的學位,是為數不多的幾個獲得了學士學位的勞工之一。大戰期間,宋靖國在克虜伯公司負責管理工作,才華得到了充分展現。

馮承乾回國之前,專門找到宋靖國,給他做了思想工作。

隨後,宋靖國就辭去了克虜伯公司的婁管職務,兩袖清風的回到了祖國。

有趣的是,在宋靖國提交辭呈的時候,克虜伯公司不但開出了更高的薪酬,還答應讓他進入董事局,想讓他留下來。

可惜的是,宋靖國這一生不服其他人,就服馮承乾。

既然是馮承乾找他,他肯定不會接受克虜伯公司的挽留。

擔任工業部長之後,宋靖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中國的工業情況進行分析,然後按照馮承乾的要求,對工業發展做出了全面規劃。

在以備戰為主要目的的情況下,重工業自然放在了首位。

只是,宋靖國也提出了一點。如果要在三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內,建立起完整的重工業基礎,僅僅依靠私營企業顯然不夠,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國家管理,即由政府控制與推動工業發展。

宋靖國的這個觀點,完全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時管制措施。

在大戰時期,雖然帝國沒有徵收所有企業,但是施行了極為嚴格的國家管理,即所有帝國企業都得按照帝國政府的安排進行生產,而德意志第二帝國也由此爆發出了極為強大的戰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