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0頁

到七月底,中國部署在朝鮮、以及用在朝鮮戰場上的作戰飛機已經超過一千架。

顯然,這是日軍辦不到的。

日本沒有成立空軍,其岸基航空力量全部歸屬於陸軍航空兵,總共只有不到兩千架作戰飛機,其中戰鬥機只有六百架,剩下的也主要是戰術轟炸機。這些日機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航程太短。當時,只有&ldo;零&rdo;式戰鬥機有足夠的航程,能夠從日本本土起飛前往朝鮮上空作戰。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航空戰隊,登陸釜山的日軍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掩護。

至於空中支援,就更加不可能了。

結果就是,到七月底,二十萬日軍依然盤踞在釜山地區,並沒有按照日本陸軍軍令部策劃的那樣向北推進。

與歐洲戰場不同,朝鮮是一個以步兵為主的戰場。

原因很簡單,朝鮮既沒有供機械化部隊通行的道路,地勢又崎嶇不平,根本不適合裝甲部隊作戰。

當然,日軍也沒有多少坦克戰車。

有趣的是,中國陸軍的入朝部隊也沒有多少裝甲力量,數量最多的是配備了機關槍的輪式裝甲車。

朝鮮戰局的關鍵不是看誰投入的地面部隊多,而是誰掌握了制海權。

要知道,就算中國與朝鮮相鄰,運輸也主要走海路。如果靠地面運輸,根本無法支援二十五萬作戰部隊。日本更是如此,如果沒有海運,登陸釜山的日軍就將成為甕中之鱉,別說佔領朝鮮,能夠守住釜山就不錯了。

這下,問題來了。

朝鮮西面的黃海在中國海軍掌握之中,而東邊的日本海是日本海軍的天下。

雖然在中國空軍的威脅下,日本艦隊不敢從日本海北上,甚至不敢過於靠近朝鮮,但是中國艦隊也無法進入日本海,談不上奪取制海權。

這樣一來,朝鮮海峽、即對馬海峽成為了雙方的分界線。

顯然,日本艦隊不會到黃海挑戰中國艦隊,而中國艦隊也不會冒險進入日本海。

問題是,這種僵持局面對中國不利。

原因很簡單,日本的船隻正透過朝鮮海峽,把兵力與物資送往朝鮮,入朝日軍的實力正在不斷增強。

如果不能打破這個僵持局面,朝鮮戰局肯定會惡化,到時候中國陸軍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擊敗登陸朝鮮的日軍。

更重要的是,這必然會使中日戰爭延長。

正是如此,馮承乾才回到青島,決定用行動打破僵局。

只是,擺在馮承乾面前的是一個大難題。

&ldo;直接進入朝鮮海峽肯定不現實。&rdo;魯志剛早就知道馮承乾會回來指揮艦隊作戰,因此也早有所準備。&ldo;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日本部署在西部地區的作戰飛機已經超過了一千二百架,而且還在增加。別的不說,三菱、中島等幾家日本企業,每月能生產數百架飛機。此外,空軍昨天發來訊息,日軍正在釜山地區加緊修建機場。顯然,日軍準備向前線部署作戰飛機。如果我們強行進入朝鮮海峽,最大的敵人不是南雲忠一的航空戰隊,而是日本的岸基航空兵。&rdo;

&ldo;問題是,不去朝鮮海峽,我們就無法進入日本海。&rdo;

&ldo;為什麼要進入日本海?&rdo;

馮承乾這麼一問,江興文中將閉上了嘴。

&ldo;除非我們瘋了,才會去日本海與聯合艦隊決戰。&rdo;馮承乾敲了敲桌子,說道,&ldo;在日本海打,明顯對我們不利。日軍不惜代價的登陸朝鮮半島,就是希望把朝鮮變成戰場,讓我們盯住朝鮮,而放過日本本土。要知道,日本離我們非常近,近到伸手就能夠著。如果沒有朝鮮做掩護,遭殃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