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3頁

雖然集中防禦,使得艦隊的目標特徵極為明顯,但是防空力量更加強大。

接下來幾年,這種集中防禦戰術經受住了實戰考驗,而像日本海軍的那種分散防禦戰術則被徹底淘汰。

事實上,提出這套戰術的正是馮承乾。

最初的時候,李向龍等人都傾向於採用與日本海軍類似的防空戰術,認為只有給航母留下足夠大的機動空間,才能進行有效規避。在第三艘&ldo;秦始皇&rdo;級、也就是&ldo;漢武帝&rdo;號服役之後,馮承乾專門在南海舉行了一次防空作戰演習,並且透過演習證明,防空作戰的關鍵不是航母的機動空間越大越好,而是防空火力的密度越高越好。說白了,航母的戰術機動性再好,也比不上戰機。相反,再堅固的戰機也很容易被高射炮擊落,因此提高高射炮的火力密度遠比提高航母的機動範圍重要。

當然,所謂的集中防禦,並不是讓航母等戰艦緊緊的挨在一起。

在防空作戰中,戰艦的航速都非常高,只有跑得足夠快,才有足夠的機動性,因此航母的間隔距離一般在五公里左右,而為航母提供貼身保護的防空巡洋艦與航母的距離,一般都在兩公里之內。

顯然,這個距離已經足夠近了。

要知道,為了保證起降安全,在進行航空作業的時候,航母的間隔距離至少要擴大到十公里以上。

西太平洋艦隊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防空準備的時候,航空戰隊僅存的航母,即&ldo;飛龍&rdo;號的艦長山口多聞已經派出了由十架&ldo;零&rdo;戰、十四架&ldo;99&rdo;式俯衝轟炸機與十二架&ldo;97&rdo;式魚雷攻擊組成的攻擊機群。

航空戰隊能否反敗為勝,就看這次攻擊了。

雖然山口多聞的資歷比不上南雲忠一,但是他是日本海軍兵學校第四十屆畢業生中的第二名。中日韓戰之前,山口多聞在美國留學,後來擔任了外交海軍武官,到一九三六年才出任輕巡洋艦艦長,並且在次年就當上了&ldo;伊勢&rdo;號戰列艦的艦長。在日本海軍中,能夠成為戰列艦的艦長,可以說是前途的保證。大戰爆發前,山口多聞因為主張艦隊應以航空作戰為主,出人第二航母突擊群司令官,並且兼任了&ldo;飛龍&rdo;號的艦長,為當時日本海軍中最年輕的將官之一,年僅四十七歲。

戰鬥開始後,山口多聞就命令&ldo;飛龍&rdo;號向北航行。

在&ldo;蒼龍&rdo;號遭到攻擊的時候,&ldo;飛龍&rdo;號離&ldo;蒼龍&rdo;號在二十公里以上,而且恰巧在一片積雨雲層下方。結果就是,攻擊&ldo;蒼龍&rdo;號的中國戰機沒有發現&ldo;飛龍&rdo;號,也就沒有攻擊&ldo;飛龍&rdo;號。

此外,當時&ldo;蒼龍&rdo;號幾乎在中國戰機的最大攻擊半徑上,因此完成了攻擊任務的戰機都沒有向北搜尋&ldo;飛龍&rdo;號。

躲過一劫之後,山口多聞也收到了偵察機發回的報告。

雖然晚了近一個小時,但是遲到總比不到好。不管怎麼說,山口多聞至少知道中國艦隊在哪了。

第八十八章 最後的攻擊

第八十八章

最後的攻擊

雖然日本海軍在這場海戰中遭遇慘敗,但是絕不應該否認日本軍人的勇氣與膽量。

能夠發現中國艦隊,正是日本軍人勇氣的最佳證明。

從時間上看,在十點左右,聯合艦隊派出的所有偵察機都已到達最大偵察半徑處,剩下的燃油僅夠返航。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由志村多喜郎少尉駕駛的水上飛機沒有返航,或者說是放棄了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