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1頁

有趣的是,新型艦隊航母的載機量並沒有實質性提高,依然是標準的四個中隊。

這與中國海軍對航空作戰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即航母的載機量再多,在航母的起降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戰鬥力並不會相應增加。道理也很簡單,如果一個波次最多隻能出動兩個中隊的戰機,那麼搭載四個中隊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增加第五個中隊,而提高載機量避免會使航母的其他效能受到限制。

按照潮汐作業法,即一次性放出飛行甲板上的所有戰機,並且在回收戰機時把降落的戰機置於飛行甲板前端,避免在回收戰機的時候使用升降機,那麼一次性最多能出動的也就兩個中隊的戰機。

如此一來,繼續提高載機量確實沒有必要。

顯然,新型航母增加的排水量,全部用來解決&ldo;秦始皇&rdo;級的弊端了。

比如,新型航母採用了裝甲飛行甲板,而且厚度為七十毫米,在部分關鍵部位,比如升降機邊緣、後端的加油點上方的厚度還達到了一百二十毫米,如果算上機庫甲板所附加的裝甲,水平裝甲的厚度在一百二十毫米到一百七十毫米之間,幾乎趕上了當時正在建造的幾種快速戰列艦。

又比如,新型航母首次設定了水下裝甲帶,而且一直從水線下方一米處延伸到艦底。當然,這道水下裝甲帶不是用來抵抗重炮穿甲彈的,而是用來防禦魚雷的。在增強航母抗擊魚雷打擊能力方面,新型航母還採用了側舷魚雷隔艙,並且對側舷艙室加固,設定了多道水密牆。

再比如,機庫內的防火柵門又一道增加為兩道,即機庫被分割成了三個部分,而且防火柵門的強度也有所提高,具備一定的抗爆能力,對於抑制由於中彈而引發的大火,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只是,&ldo;硫黃島海戰&rdo;給了中國海軍更多的啟示。

雖然在&ldo;硫黃島海戰&rdo;中,中國海軍沒有損失一艘航母,甚至沒有一艘戰艦中彈,但是聯合艦隊遭到的慘痛損失,讓中國海軍認識到,航母極為脆弱,特別是在遭到空中打擊的時候極易被毀。

顯然,增強防空能力是首要選擇。

馮承乾來到上海,就是要跟造船廠的工程師商量,是否能夠對設計做小範圍修改,增強防空火力。

所幸的是,新型航母的排水量足夠大。

經過計算後,工程師確信,在新型航母上增加六座雙聯裝一百毫米高射炮,即剛剛定型的新式高射炮,不會對新型航母的穩定性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透過減少四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排水量只會增加大約兩百噸,影響也不是很大。至於的口徑高射炮的佈局,馮承乾希望能佈置在首部與尾部,但是考慮到對航空作業產生的影響,馮承乾最終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六座高射炮分別佈置在戰艦左右兩舷,右側的在艦島右方,炮座稍微低於飛行甲板,左側的則在飛行甲板的左側,炮座位於機庫甲板的延伸斷上,兩側各有一套高射炮指揮瞄準系統。

增加這六座大口徑高射炮,新型航母的防空火力甚至強於防空巡洋艦。

除了修改設計,馮承乾還得催促造船廠儘快開工。

為了提高造船廠的積極性,在大戰爆發之後,海軍就出臺了獎勵辦法,而且直接落實到造船工人身上。按照海軍的規定,三大造船廠在建造同一中戰艦時,最先完成的一家將獲得相當於戰艦總造價百分之十的獎勵,而且獎勵中的百分之五十將發放給工人,另外百分之五發放給造船廠,而最後完成的一家不但得不到獎勵,還將從支付給造船廠的建造費用中扣除百分之五,且造船廠不得以此剋扣工人的工資。

可以說,這筆獎金絕對不算少,也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比如,以往一座船臺在完成了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