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4頁

與此同時,馮承乾也讓了一步。

這就是,海軍所有&ldo;海鷹&rdo;式艦載戰鬥機的維護工作都由成飛負責,而且所有零部件都從成飛採購,而其他參與製造的廠商在一年之內,只能從成飛採購包括發動機在內的主要零部件。

說白了,其他廠商暫時只參與組裝作業。

這下,成飛才表示,願意接受海軍的提議,讓其他廠商參與生產。

馮承乾讓成飛交出生產專利,一是為了儘快為海軍提供足夠多的先進戰鬥機,彌補艦載航空兵的不足。更加長遠的打算,則是要利用這次機會,整合中國的航空製造產業,提升該產業的生產效率。

當然,獲益者不僅僅是海軍。

後來,成飛在&ldo;海鷹&rdo;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一種空軍型戰鬥機,主要就是簡化了艦載戰鬥機上的必要裝置。別的不說,僅是降低機身的結構強度就減輕了近三百公斤,著艦系統省去了數十公斤的重量。這種戰鬥機被空軍命名為&ldo;雄鷹&rdo;,並且是中國空軍在大戰前兩年最新式的戰鬥機。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空軍單獨研製一架類似的戰鬥機,不但不可能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投產,還需要承擔巨額研製費用,而且批次生產的價格肯定不會太低。與海軍通用一種戰鬥機,僅在批次採購上就節省了不少費用。

事實上,成飛也是最終受益者。

在&ldo;海鷹&rdo;與&ldo;雄鷹&rdo;陸續投產之後,成飛超越沈飛,成為中國最大的飛機製造廠,而且是唯一能夠同時為海軍與空軍提供戰術飛機的廠商,其規模即便在全球範圍內,也排得進前十名。

更重要的是,透過控制發動機等關鍵裝置的生產與製造,成飛成了中國航空製造業的翹楚,甚至可以說是霸主。

要知道,大大戰後期,中國海軍與空軍所用的發動機中,有八成不是成飛製造,就是由成飛授權其他廠商製造。

離開成都後,馮承乾達成專列翻越了秦嶺,前往西安。

去西安,也是視察飛機製造廠。

在中國,西飛的名氣沒有沈飛打,銳氣也比不上成飛,但是西安飛機製造廠有一個沈飛與成飛都無法比擬的優勢。這就是,西飛從一開始就專著於大型飛機的研製、設計與製造工作,沒有參與戰術飛機的競爭。

當時,西飛是中國唯一能夠製造雙發以上大型與中型飛機的廠商。

與沈飛、成飛一樣,西飛在發展的時候,也得到了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支援,但是西飛受德意志第二帝國航空工業的影響更小一些,反而受美國航空工業的影響更大,甚至與多家美國企業保持著良好關係。

當然,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與成飛一樣,西飛的前身,也是從沈飛中分離出來的一部分工程師與設計人員,而且當時成立西飛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大飛機的設計、製造等拿出來,以免全部集中在沈飛,使沈飛一家獨大。

在一九三三年之前,西飛一直跟美國的波音公司是合作夥伴。

當時,西飛每年都要派遣一百多名工程師與高階技術工人前往波音公司深造,有的甚至還留在了美國,但是大部分都在學成後回國,並且成為了西飛的骨幹力量,也成為了中國大飛機產業的奠基者。

大戰爆發前,西飛有一支由一百多名高階工程師、六百多名工程師與三千多名高階技術工人組成的設計與製造團隊,此外還有一萬四千多名工人,擁有三條飛機生產線,並且有一個健全的飛機設計中心。

只是,西飛能夠自主生產的只有巡邏機與運輸機。

在大戰爆發前,西飛設計過雙發中型轟炸機,但是效能不夠先進,最後中國空軍還是從德意志第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