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9頁

事實上,日本物資緊缺,在航空作戰上體現得最為明確。

因為沒有油田,從海外進口石油的航線又受到潛艇威脅,所以到九月底的時候,日本已經開始全面&ldo;限油&rdo;。在日本國內,甚至連一些政府公用車都沒有汽油供應,只有消防車輛得到了足夠的供應。在日軍中,油料也首先提供給海軍,其次才是陸軍,而陸軍又得優先保證運輸車輛。結果就是,日本陸軍航空兵空有兩千多架作戰飛機,而其中能夠起飛作戰的僅有三分之一。

顯然,中國空軍根本不存在油料供應不足的問題。

大戰爆發前,中國已經有五座大型油田了,並且發現了十多處產油區,其中僅黑龍江的大慶油田與天津的大港油田,每年就能生產數千萬噸原油,而另外三座油田,每年的產油量也在一千萬噸以上。根據中國政府在戰後公佈的資料,僅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中國的石油產量就達到了七千五百萬噸,相當於年產量一點五億噸,而一九四一年則提高到了二點二億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和平時期,中國是石油的純出口國,也就是出口量大於進口量。

當時,中國也進口石油,不過是從中東地區進口高品質的輕質原油,而出口的則是國產的硫含量較高的原油。有趣的是,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原油出口國,即日本主要從中國進口石油。

更重要的是,在和平時期,中國國內的石油年消耗量在一點三億噸左右。

也就是說,到一九四一年,中國在保證了國內民間原油消耗之後,還有數千萬噸的富裕產量,而這足以保證戰爭消耗了。

資源上的差距,在戰場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ldo;突刺&rdo;行動開始後,中國軍隊每天消耗近十萬噸物資,其中差不多有八萬噸是彈藥與燃油。根據中國陸軍的作戰報告,在最初三天裡,僅炮兵就用掉了二百五十萬枚炮彈,此外空軍還用掉了近三萬枚炸彈。

在如此強的火力打擊面前,日軍根本守不住前沿陣地。

也正是這場戰鬥中,中國陸軍首次效仿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集中使用了坦克,並且取得了成功。

當時,中國陸軍的一個裝甲旅在蔚山地區發動了進攻,僅用了八個小時就突破了日軍分三道設定的防線,而且僅損失了五輛坦克。最終,守衛蔚山的日軍投降,而主要就是沒有對付坦克的有效手段。

要知道,日軍甚至連反坦克槍都沒有。

在面對中國的坦克時,日軍唯一的反坦克手段就是讓步兵抱著集束手榴彈去與坦克同歸於盡。

事實上,這種戰術並不管用。

原因很簡單,中國陸軍的坦克是中型坦克,而不是輕型坦克,其裝甲厚度足以擋住集束手榴彈的攻擊。更重要的是,中國陸軍師承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早就學會了步坦協同作戰的戰術,並且加以應用。結果就是,即便有部分日軍官兵悍不畏死,也不可能在步兵的封鎖下靠近坦克。

只是,蔚山戰鬥,中國陸軍裝甲部隊的攻擊力量並沒完全顯現出來。

主要就是,蔚山地區沒有廣闊的平原,而且整個朝鮮半島上,也沒有幾塊可以供大裝甲叢集作戰的平原,坦克在絕大部分時候,都只起到了移動火力點的作用,即主要是坦克在協助步兵作戰。此外,攻入蔚山城區之後,坦克在巷戰中的主要貢獻,也是為步兵提供掩護與炮火支援。

與德俄戰場上的裝甲會戰相比,中國陸軍在朝鮮半島上的裝甲戰,根本不值一提。

只是,順利攻佔蔚山,等於為盤踞在釜山的日軍宣判了死刑。

要知道,蔚山是釜山的門戶,蔚山落入中國軍隊手中之後,盤踞在釜山的日軍根本無險可守,也就不可能阻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