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3頁

從某種意義上講,喬治六世一個人撐起了英國的脊樑。

當時,英國民眾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在傍晚的時候,收在收音機旁邊,收聽從來沒有間斷過的國王講話。

對英國軍民來說,國王的演講是不可否缺的精神糧食。

英國堅持了下來,德意志第二帝國卻陷入了窘境。

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隨著德俄戰場上的惡仗再度打響,德軍不得不暫時停止了轟炸英國本土的行動。

問題是,英國皇家空軍已經在戰鬥中鍛鍊得極為強大。

即便在本土遭到轟炸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也沒有忘記反擊,在一九四零年底就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了大規模報復性轟炸。

當時,英國皇家空軍鎖定的目標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心臟,即首都柏林。

十二月二十七日夜間,由一百二十八架遠端轟炸機組成的機群飛到柏林上空,投下了數百噸炸彈。

因為柏林從來沒有遭到過轟炸,所以帝國空軍甚至沒有做出及時反應。

當時,連德皇都沒想到,英國皇家空軍會轟炸柏林。

被爆炸聲吵醒的時候,威廉二世竟然詢問近侍,是不是柏林郊外的化工廠因事故發生了爆炸。

當然,這次轟炸造成的損失並不大。

問題是,英國皇家空軍成功達到了目的,即激怒了德皇,讓德皇下令對倫敦進行大規模報復性轟炸,而且主要轟炸市區。

可以說,這又是一個極端錯誤的決定。

在此之前,帝國空軍的轟炸行動很有章法,即重點轟炸英國的工業設施,以削弱英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為目的。雖然也轟炸過倫敦幾次,但是轟炸目標都是郊區的工廠,以及工廠附近的工人居住區。

顯然,這是非常有效的戰略轟炸手段。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英國的工業產值就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二十。雖然沒有炸毀多少工廠,但是高強度轟炸使很多工廠都無法開工,或者是無法全速生產,從而導致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

隨著帝國空軍開始轟炸倫敦市區,英國的工業產值開始迅速回升。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如果德皇威廉二世沒有胡亂指揮,那麼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英國就有可能在轟炸下投降。原因很簡單,在最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帝國空軍就使英國的工業產值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如果轟炸持續半年,那麼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英國的工業生產基本上得癱瘓了。

沒有工業,英國自然得投降。

暫且不說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至少轟炸工業設施要比轟炸大城市更有價值。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錯過了這個機會。

到德俄戰場再次開打的時候,英國不但沒有投降,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而且英國軍民的鬥志也更加旺盛。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失去了讓英國投降的機會。

在戰略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走了最為錯誤的一步,中國也受到了影響。

原因很簡單,英國不肯投降,而一九四一年的夏季即將到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迅速取得勝利、甚至可以說是要想取得勝利,就得爭取儘快擊敗紅俄,然後回師英吉利海峽,攻打英國本土。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自然要求中國儘快向紅俄宣戰,配合德軍從兩個方向夾擊俄軍。

一九四一年一月初,帝國大使在向中國外長遞交國書的時候就提到,如果英國沒有在五月底之前投降,那麼中國最遲得在六月底向紅俄宣戰,幫助德軍牽制住兩百萬俄軍,不然德軍不可能在下一個冬季到來的時候推進到莫斯科。也就是說,如果中國不及時參戰,那麼德俄戰爭將拖到一九四二年。

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