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4頁

這下,問題來了。

要知道,戴高樂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身邊,除了跟著他南下的那個師的一萬多名法軍官兵之外,還有法國南部軍區與地中海軍區的數十萬軍人,以及駐紮在馬賽港裡的法國海軍艦隊。

也就是說,投降的只有守衛巴黎的法軍。

當天,英國當局就迫不及待的宣佈,由戴高樂將軍組建的臨時政府是法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並且將為法國臨時政府提供援助,幫助法國擊敗入侵者。

英國當局的這一舉動,等於捅了馬蜂窩。

雖然當時英國並沒有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甚至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但是在任何人看來,英國當局支援戴高樂的舉動,都等同於參戰。要知道,戴高樂宣佈繼續抵抗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組建臨時政府!

六月二十七日,在與首相、戰爭大臣、海軍部長、陸軍參謀長與海軍司令商討之後,威廉二世在波茨坦皇宮宣佈,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式與大不列顛王國進入戰爭狀態。

德意志第二帝國向英國宣戰的理由,正是英國公開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敵人。

收到訊息的時候,馮承乾也非常震驚。

在他看來,德皇在這個時候向英國宣戰,顯然太草率了。不可否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二十天之內,創造了一個驚人的、甚至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奇蹟。可是同樣得承認,此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取得真正的勝利。從戰略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首先需要對付的肯定不是海峽對岸的英國,而是在東邊虎視眈眈的紅俄。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後,紅俄已經加快了備戰速度。

在法國戰敗的時候,紅俄的軍事動員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近四百萬大軍集中部署在俄國西部地區。只要物資儲備到位,俄軍隨時都有可能發動進攻,而德軍的主力依然在西歐戰場上。

說得直接一點,在擊敗紅俄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應該與英國保持和平。

可惜的是,衝動的德皇忽視了這一點。

換句話說,德意志第二帝國中了英國的圈套。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英國當局急著承認戴高樂政權,主要目的就是表明立場,藉此讓紅俄參戰,從而使德意志第二帝國得首先擊敗強大的俄國。

第七十一章 恐慌

第七十一章

恐慌

法國迅速戰敗,使得歐洲的局勢變得異常複雜。

可以說,處境最為尷尬的不是與法國簽訂了秘密軍事同盟條約的紅俄,而是一直暗中支援法國的英國。原因很簡單,紅俄在戰爭爆發前,已經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秘密簽署了友好條約,加上法國迅速戰敗,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看到了擊敗英國的希望,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很有可能不會立即攻打紅俄,而會首先對付海峽對岸的英國,在消除了後患之後,再出兵攻打紅俄。也就是說,紅俄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完成備戰工作,暫時不需要擔心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進攻。

相反,英國卻在烈火之中。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擁有歐洲第一海軍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會在迅速擊敗法國之後向英國宣戰,並且再次擊敗英國皇家海軍,奪取歐洲的制海權。因為沒有法國阻擋,德軍肯定會登陸英國本土。

顯然,英國在此情況下,根本沒有可能戰勝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沒有能力阻擋德軍在英倫三島登陸。

正是如此,英國才非常希望紅俄及時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

只有紅俄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才能引開歐洲第一的陸軍,讓英國獲得完成戰爭準備的時間。

說白了,此時的英國與紅俄,都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把矛頭指向對方。

這也反映出,不管是英國、還是紅俄,都沒有信心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