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6頁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有太多的實戰經驗,而美國海軍還是一張白紙。

在正常情況下,美國海軍沒有任何可能擊敗中國海軍,至少不可能在勢均力敵的海戰中取得勝利。

為此,美國海軍就得另闢蹊徑,解決航母不足所造成的問題。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多的建造航母,哪怕是那些只能搭載二三十架飛機的小型航母。

事實上,這還不是美國海軍最嚴重的問題。

相對而言,僵化的制度造成的影響更大。

要知道,此時美國海軍的編制與指揮體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相比,基本上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即依然分成太平洋艦隊與大西洋艦隊,而且所有戰艦都置於兩大艦隊的之下,嚴重缺乏靈活性。

尼米茲首先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艦隊出港的當天晚上,尼米茲就給海軍部長發了一封電報,提到以戰區來設定艦隊司令部,並且把艦隊司令部置於戰區司令部之下,負責指揮該戰區的艦隊,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只負責協調各個戰區的作戰行動,並且統一管理所有戰艦,根據作戰需要,向各個戰區派遣艦隊。

白了,就是把原本屬於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作戰指揮許可權下方給戰區艦隊司令部。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還不是在指揮上變得更加靈活,而是讓艦隊排程更加合理,即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決定如何分配艦隊,而不是把艦隊固定的置於某一個司令部之下,而不受其他指揮機構控制。

得簡單一些,就是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戰艦的作戰效能。

對於缺乏戰艦、或者說在未來肯定會缺乏戰艦的美國海軍來說,提高戰艦的作戰效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後來,尼米茲的提議得到了美國海軍部採納,並且以此將太平洋劃為三個戰區,即太平洋戰區、北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其中主要是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而尼米茲也兼任了太平洋戰區司令官。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從長遠來看,美國海軍依然得想盡一切辦法獲得更多的戰艦,特別是航母,不然再好的指揮體系,也是無米之炊。

這就是尼米茲在美國參戰後,做的第二件大事。

第一百三十七章 綱領

第一百三十七章

綱領

七月十二日,尼米茲向羅斯福遞交了一份與美國海軍發展有關的評估報告。百

索快速進入本站

在很多人看來,尼米茲應該與羅斯福有則非常不錯的私人關係。原因很簡單,羅斯福曾經擔任過美國海軍助理部長,而且在這個位置上呆了好幾年,而當時尼米茲也在美國海軍部供職,兩人都非常重視海軍。

事實上,尼米茲與羅斯福的私人關係並不這樣,即便在海軍部共同任職,也沒有多少私下往來,甚至沒有見過幾次面。主要就是,尼米茲在美國海軍部任職的時候,還是一個很不起眼的低階軍官,而羅斯福擔任海軍助理部長的時候也非常年輕,且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社交應酬上。

這份報告在總統辦公桌上放了將近一個月,才受到羅斯福重視。

不是說羅斯福不重視海軍建設,他能夠在海軍部任職好幾年,而且在大蕭條期間大力建設海軍,足以證明羅斯福是一位非常重視海軍的總統。只是當時,需要羅斯福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根本顧不過來。

再說了,這是一份長遠發展規劃,對解決眼前的難題沒有任何幫助。

在這份規劃中,尼米茲著重強調了航母、特別是艦隊航母的重要性,以及以航母為核心組建艦隊的必要性。

按照尼米茲的提議,應該放棄所有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