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3頁

在指揮艦隊作戰的時候,艦隊指揮官就得把總體戰局考慮進去。

(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章 分歧

第一百八十章分歧

需要考慮總體戰局的不僅僅是顧祝同,還有斯普魯恩斯。

一九四一年的最後一天,斯普魯恩斯收到了尼米茲派專人送來的將軍銜,成為美國海軍四星將。

問題是,這次晉升與斯普魯恩斯取得的戰績沒有任何關係。

所羅門海戰結束之後,斯普魯恩斯向尼米茲提出,應該在可以取捨的範圍之內,逐步放棄西南太平洋戰場。

說白了,斯普魯恩斯對打贏西南太平洋戰爭沒有半點信心。

不是說他沒有信心擊敗中國艦隊,所羅門海戰,已經讓他看到了機會,也認識到中國艦隊絕非所向披靡。可是斯普魯恩斯更加清楚,美軍要想在太平洋戰場取勝,就得以空間換時間,而不是在一個戰場跟中國海軍拼消耗。

事實,美軍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比中國海軍多得多的戰略防禦空間。

從某種意義講,中國一直在&ldo;背水作戰&rdo;。在與日本海軍爭奪西太平洋的霸權時,中國海軍輸不起任何一場海戰,只要在一場海戰中失敗,中國海軍就會喪失主動權,被日本海軍壓著打。雖然在擊敗日本之後,中國海軍基本控制了第一島鏈,而且把防線推進到了第若島鏈,但是在美國參戰之後,中國海軍取得的勝利果實就被抵消掉了,其戰略迂迴空間遠不如美國海軍。可以說,如果珊瑚海大海戰是另外一個結果,那麼中國海軍將在一九四二年被徹底打敗。

直到珊瑚海大海戰之後,中國海軍才有了較為明顯的優勢,也才能承受失敗。

只是,即便到一九四二年,甚至可以說,即便中國海軍攻佔了索羅門群島,在戰略空間依然遠不如美國海軍。

別忘了,當時任何一處戰場離美國本土都有萬公里,而最近的戰場離中國本土也就只有不到三千公里。

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才主張穩步後撤,直到雙方的戰略力量達到平衡。

當然,後撤不是逃跑,而是獲取勝利的另外一種手段。

對美軍來說,後撤有很多好處,而且是透過死守所無法獲得的好處。比如,能夠拉長中隊的後勤補給線,增大後勤補給壓力,在後勤補給不足的情況下,削弱中隊的進攻力量。

要知道,後勤補給線每延長一倍,後勤補給壓力就要增加兩倍。

道理很簡單,向前線運送部隊與物資的船隻也需要消耗物資,而且還需要在沿途建立更多的補給中轉站,也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後勤部隊,而這些部隊同樣會消耗大量物資,導致整體消耗量劇增。

事實,對後勤補給,美軍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別忘了,美軍得橫跨整個太平洋與中隊作戰,而中隊只需要把部隊與物資送到幾千公里之外。

換句話說,在中隊的後勤補給線延長的同時,美軍的後勤補給線將相應縮短,因此美軍的後勤補給壓力將大幅度降低,前線部隊的戰鬥力能得到提高,從而使新的防線更加穩固。

此消彼漲之下,總體戰局必然會在某個時候達到平衡。

當然,尼米茲肯定明白這個道理。

問題是,當時不關是尼米茲、還是斯普魯恩斯,乃至美國總統羅斯福,都不知道要退到什麼地方,才能形成平衡。

既然不知道要後退多遠,那麼就不能後退。

說白了,只要後退開始,又沒有能夠及時建立起新的戰略防線,那麼美軍就無法在後退中停住腳步。

換句話說,即便要後撤,也需要先建立一條新的戰略防線,而當時沒有人知道應該把這條防線建在哪。如此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