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5頁

在整個一九四一年,北大西洋航線只為紅俄送去了不到五百萬噸物資。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德俄戰場上,任何一場大規模會戰的物資消耗量都在千萬噸以上,而且雙方投入的兵力兵器更是難以計數。比如,在高加索會戰中,德軍投入了二百一十八個師、總計三百五十萬官兵,動用了四千八百輛坦克、一萬二千門重型火炮、五千二百架戰機,僅油料消耗每天就超過了十萬噸。在整場會戰中,德軍總共向前線運送了三百四十萬噸燃油、四百八十萬噸彈藥、以及其他物資近兩百萬噸。俄軍的投入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會少到哪裡去,物資消耗量也在一千萬噸左右。

也就是說,美英在一九四一年提供的援助,連半場會戰都打不了。

在一九四一年,德俄戰場上一共打了三場大規模會戰,還有數不勝數的小規模戰役,俄軍的物資總消耗量高達數千萬噸。

顯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過是杯水車薪。

當然,也有人認為,美英提供的援助至關重要。比如,在歐洲領土喪失大半後,紅俄的工業幾乎停頓,即便有大量工廠提前搬遷到烏拉爾山以東地區,但是恢復生產的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當時,紅俄最缺的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一種&ldo;人造資源&rdo;,即電力。要知道,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根本沒有多少發電站,而建造發電站又不像搬遷工廠那麼容易,所以紅俄的高耗電工業產品的產量一直非常低。這其中就包括電解鋁,而鋁又是製造飛機的戰略資源。在一九四一年,美國提供給紅俄的無償援助中就有十萬噸鋁錠,而這些鋁足夠製造數千架戰術飛機。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十萬噸鋁錠,紅俄的飛機製造廠就只能用木材來製造飛機了。

美國的援助有多大的意義呢?

在一九四一年,紅俄總共製造了七千餘架飛機,絕大部分都是戰術飛機,而這些飛機消耗掉了大約十四萬噸鋁錠。

也就是說,紅俄製造飛機所用的鋁,有七分之五來自美國。

不可否認,美國提供的援助確實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但是絕對不能高估其價值,因為紅俄不可能憑藉美英的援助打贏這場戰爭,如果自身實力不濟,即便北大西洋航線上沒有數以百計的潛艇,紅俄依然會戰敗。

可以說,紅俄戰敗的跡象在一九四二年就暴露了出來。

年初的時候,德軍在史達林格勒附近繳獲了幾輛俄軍的新式坦克,即t-34-85型中型坦克。最初的時候,德軍非常震驚,因為這種安裝了八十五毫米高壓坦克炮的坦克,具有十分兇悍的火力,能在兩千米內打穿所有德軍坦克的正面裝甲。只是,在深入研究後,德軍就沒有那麼懼怕這種坦克了。除了粗製簡陋之外,t-34-85採用的竟然是普通的表面滲碳鋼,而不是高強度合金裝甲鋼,其防護能力十分低劣,即便在兩千米外,德軍的&ldo;黑豹&rdo;坦克也能輕易洞穿其正面裝甲。

後來,這批坦克中的幾輛送到了中國,而中國長春車輛廠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大戰期間最著名的&ldo;東北虎&rdo;式中型坦克。必須承認,t-34-85的基礎設計非常出色,在保證了基本效能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產難度,只要採用更好的材料,比如用高強度合金鋼製造裝甲,其效能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

以一九四二年初的情況來看,紅俄就算能夠撐過一九四二年,也很難堅持到一九四三年底,在一九四三年夏季戰敗的可能性非常大。

對美英俄軸心來說,紅俄在一九四三年戰敗,絕對是無法接受的結果。

事實上,到了一九四二年,英國的處境也極為兇險。

大陸戰場上,中德軍隊已經開始協同作戰,每當德軍發動大規模會戰,中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