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4頁

顯然,這樣的炮戰毫無意義。

受此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戰列艦都沒有太高的航速,也沒有人認為戰列艦需要很高的航速。雖然到了大戰後期,以&ldo;伊莉莎白女王&rdo;級與&ldo;拜仁&rdo;級為代表的快速戰列艦問世,但是在炮戰中,這些快速戰列艦的航速也不會高到那裡去,只有在進出戰場的時候才能把航速利用起來。

事實,美國海軍一直不太重視戰列艦的航速。

如果不是艦隊航母興起,讓戰列艦受到了嚴重的空中威脅,以及需要有戰艦為艦隊航母護航,美國海軍不見得會建造快速戰列艦。當然,快速戰列艦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各國海軍青睞,也與動力系統的巨大進步有直接關係,即功率強勁的動力系統,可以在把戰列艦的航速提高的同時,不影響其他效能。

直到雷達問世,快速戰列艦才有了新的發展空間。

當然,這裡說的是用於火控的炮瞄雷達,而不是搜尋雷達。

光學測距與瞄準裝置,受平臺穩定性的影響非常大,而戰艦在高速航行時,肯定很難保持穩定,也就使光學測距與瞄準裝置的測量精度大幅度降低,影響到炮擊命中率。雖然雷達的測量精度也與平臺的穩定性有關,但不是線性關係,而且造成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對炮擊命中率的負面影響就不會大到哪裡去。

可以說,正是炮瞄雷達,讓戰列艦具備了在高速航行時進行戰鬥的能力。

幾個月前,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兩艘戰列巡洋艦,即&ldo;沙恩霍斯特&rdo;號與&ldo;格奈森瑙&rdo;號就是利用炮瞄雷達,在大霧天氣下追擊英國皇家海軍的&ldo;英&rdo;號航母,並且最終擊沉了這艘航母。

當然,對雷達的作用認識最深刻的還是中國海軍,要不然中國海軍也不會率先裝備以雷達為核心的火控系統。

只是,雷達能夠把戰列艦的炮擊命中率提高多少,至今都沒有得到實戰證實。

方誌盛也沒有別的選擇,美軍已經殺門來,而且是去襲擊登陸場,他不可能帶著戰列艦編隊撤走。

三十分鐘後,雙方主力編隊的交戰距離縮短到了二十四公里左右。

根據方誌盛獲得的情報,這是三百八十毫米重型穿甲彈砸穿&ldo;新墨西哥&rdo;級戰列艦水平裝甲的最遠距離。

一點五十分,在距離又縮短了一公里之後,方誌盛下達了開火命令。

當時,方誌盛要求五艘戰艦瞄準敵人後方的五艘戰列艦。按照他的判斷,米切爾的旗艦肯定是&ldo;科羅拉多&rdo;號。在美軍的八艘戰列艦中,三艘&ldo;科羅拉多&rdo;級最強大,而且&ldo;科羅拉多&rdo;號是按照旗艦建造的,因此米切爾沒有理由選擇其他的戰艦做期間。正常情況下,同級別的戰艦會靠在一起,而不是把幾個級別的戰艦混編到一起。如果旗艦在前方,那麼前三艘肯定是&ldo;科羅拉多&rdo;級,後面五艘則是兩艘&ldo;田納西&rdo;級與三艘&ldo;新墨西哥&rdo;級,而這兩級戰列艦都比&ldo;科羅拉多&rdo;級差了一些。

顯然,方誌盛想消除戰艦數量的差距。

!

i

第一百八十七章 優勢

第一百八十七章優勢

事實,第32艦隊並沒有方誌盛想像的那麼強大。

&ldo;華盛頓條約&rdo;作廢之後,美國海軍首先考慮的不是對現有戰列艦進行改造,而是建造新的戰列艦,代表之作就是後來的&ldo;北卡羅來納&rdo;級、&ldo;南達科他&rdo;級與&ldo;依阿華&rdo;級快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