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4頁

要知道,這意味著夜間降落不但更加危險,而且會消耗更多的時間。

拿&ldo;秦始皇&rdo;級來說,在晝間進行降落做業的話,平均每一分鐘就能回收一架戰機,而夜間需要兩分鐘到三分鐘。如果降落過程中出現事故,那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之內,航母無法回收戰鬥機。

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發生的最為嚴重的一次降落事故,導致一百七十四名官兵身亡,近四十架戰機被毀,航母也因此修理了近三個月。根據中國海軍統計,在大戰期間,因降落事故身亡的飛行員佔到了陣亡飛行員總數的百分之十一,每萬架次的事故量超過一百次,即每降落一百次,就會出一次事故。

事實上,即便在光學助降裝置問世之後,夜間降落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一些在夜間執行任務的飛行員甚至會患上&ldo;夜間降落恐懼綜合症&rdo;,主要表現就是在降落的時候,心率升高、呼吸加快、出虛汗、感到莫名緊張,甚至會引發非官能性夜盲症等病症。

大戰期間的很多飛行員情願駕駛戰機去攻擊敵艦,也不願意在夜間降落到航母上。

當然,絕大部分時候,飛行員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機會。

比如,這次參與兩輪攻擊的艦載機都得在夜間降落,而且留給他們的降落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一個小時之內降落到航母上,戰機就會用光燃油,而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

事實早已證明,夜間在海面上迫降的危險性不亞於到航母上降落。

主要就是,飛行員無法在夜間準確判斷飛行高度,而飛機上的高度表在飛行高度低於一百米的情況下就失靈了,因此飛行員只能憑感覺來猜測離海面的距離,從而控制飛機的下滑角度。如果控制不好,或者說感覺出了錯,那麼飛機在迫降那一刻,很有可能會因為飛行速度太快、或者是下滑角太大,而直接撞到海面上。要知道,對於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上百公里的飛機來說,海面並不是柔軟的,而是非常堅硬。在猛烈撞擊中,飛行員肯定會受傷,輕責破皮割肉、重則傷筋動骨。

回收艦載機的工作從七點四十五分開始,此時天空已經全黑了。

更加糟糕的是,夜空並不晴朗,根本沒有與光,只是十分暗淡的星光,能見度還不到一百米。

雖然已經到了吃晚飯的時間,但是顧祝同等人都沒有餐廳。

每一架戰機成功降落,顧祝同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感,而每當有戰機復飛,他也會感到十分緊張。

花了足足四十分鐘,四艘艦隊航母才回收了第一支攻擊群的全部戰機。

嚴格說來,並不是全部,有七架戰機在燃油耗光前沒有能夠降落到航母,只能在離航母不遠的海面是和迫降。所幸的是,駕駛這七架戰機的都是服役時間在一年以上,出動架次超過兩千次的老手,只有一人在迫降中受了點輕傷,被操縱杆頂斷了兩根肋骨,另外六名飛行員都只擦破了皮,沒什麼大礙。

只是,緊張的降落作業還沒結束。

在八點二十分左右,第二支攻擊機群就返回了。

因為飛行距離更遠,而且在攻擊第31艦隊的時候消耗了更多的燃油,所以這批戰機更需要儘快降落。

問題也就出在這個時候。

八點二十五分左右,&ldo;魏武帝&rdo;號在回收一架&ldo;塘鵝&rdo;的時候,引導員判斷錯誤,認為那是一架&ldo;海鷹&rdo;,結果錯誤指示飛行員高度偏高,讓飛行員降低飛行高度,等到引導員反應過來的時候,&ldo;塘鵝&rdo;已經撞上了&ldo;魏武帝&rdo;號的艦尾,機身砸到了飛行甲板上,並且立即起火燃燒。更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