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8頁

結果就是,在收到哈爾西的電報後,尼米茲根本沒有花多少時間考慮,很快就給哈爾西回了一封電報,讓他命令斯普魯恩斯全速撤退。

有趣的是,當時尼米茲沒有給斯普魯恩斯直接下達命令。

這也可以理解,即尼米茲只是太平洋艦隊司令,而按照美軍的指揮體系,艦隊在下放到戰區之後,由戰區司令部直接指揮,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只負責調配戰艦與艦隊,並不直接參與作戰行動。

也就是說,如果尼米茲直接向斯普魯恩斯下達命令,就在越權指揮。

得嚴重一些,如果麥克阿瑟想找他的麻煩,就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尼米茲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

相反,透過哈爾西下達命令,那就完全沒問題了。

哈爾西是西南太平洋戰區艦隊司令,即斯普魯恩斯的頂頭上司,全權負責西南太平洋戰區內的艦隊作戰事務。說得簡單一些,只要麥克阿瑟沒有出面幹預,即沒有直接向斯普魯恩斯下達命令,那麼哈爾西的命令就是最高指示。

顯然,這也正是哈爾西沒有及時向麥克阿瑟通報戰鬥情況的主要原因。

收到尼米茲的訊息之後,哈爾西立即向斯普魯恩斯下達命令,讓他立即率領第31艦隊撤出戰場。

當然,哈爾西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即為第31艦隊補充艦載戰鬥機。

既然已經決定撤退,那就沒有必要補充艦載轟炸機與艦載攻擊機了。

直到這個時候,哈爾西依然沒有通報麥克阿瑟。

原因也很簡單,在第31艦隊撤出戰場之前,只要麥克阿瑟收到了訊息,就隨時有可能下令讓斯普魯恩斯返回戰場。

只是,哈爾西到這個時候,依然對麥克阿瑟隱瞞實情,顯然說不過去。

後來,麥克阿瑟與哈爾西鬧翻,就與這件事有很大的關係。

有趣的是,麥克阿瑟在指控哈爾西隱瞞戰況的時候提到,即便他知道了實情,也不會命令第31艦隊返回戰場,同樣會下達撤退命令。也就是說,他只是指責哈爾西沒有向戰區司令及時匯報交戰情況,並沒有指責哈爾西向斯普魯恩斯下達撤退命令。可是,根據麥克阿瑟身邊的軍官回憶,在收到訊息之後,麥克阿瑟的第一反應就是讓第31艦隊返回戰場,繼續與中國艦隊作戰。

這件事的直接後果,就是哈爾西在一個月之後辭職。

問題是,在美國海軍中,沒有人可以頂替哈爾西。雖然斯普魯恩斯有擔任戰區艦隊司令官的能力,但是第31艦隊少不了他,而且以他的作戰表現,尼米茲也沒有理由提拔他為戰區艦隊司令官,更會遭到麥克阿瑟的反對。至於尼米茲本人,除了必須留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之外,羅斯福與金上將也不會讓他去西南太平洋戰區,因為最根本的矛盾,就在他與麥克阿瑟之間。搞到最後,接替哈爾西的是弗萊徹海軍中將,而且在得到正式任命之後就晉升為海軍上將。只是,弗萊徹並不是真正的戰區艦隊司令官,因為在做出這個任命的時候,羅斯福也向金上將妥協,確認了戰區艦隊直接隸屬於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即由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直接指揮,不再由戰區司令部指揮。也就是說,鬧到最後,尼米茲用哈爾西換來了整個太平洋戰場上的艦隊指揮權。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收到哈爾西發來的命令後,斯普魯恩斯如釋重負,畢竟再也不需要讓他來做這個艱難的決策。

更重要的是,哈爾西在電報中明確提到,要已儲存艦隊的戰鬥力為主。

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才做出了放棄&ldo;大黃蜂&rdo;號的決定,並且在&ldo;約克城&rdo;號轉向撤退後不久,讓兩艘驅逐艦用魚雷擊沉了&ldo;大黃蜂&rdo;號。

到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