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9頁

當然,這些都是後壞了。

遭到潛艇襲擊後,第二印度洋艦隊加快了燃油補給速度。因為已經到達印度,而且離英國皇家海軍控制的港口並不遠,所以斯科特沒有讓戰艦加滿燃油,航母與戰列艦隻裝載了三分之二的燃油,巡洋艦與驅逐艦則只裝了半油。減少燃油裝載量,除了能夠縮短補給作業時間之外,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好處,即能在戰鬥中達到最大設計航速,提高了戰艦的戰術機動能力。

這個時候,李向龍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收到新加坡發來的訊息,李向龍當機立斷,讓艦隊轉向南下,準備與從新加坡趕來的油水補給艦會合。

雖然只航行了幾千公里,但是第21艦隊裡的戰艦上也沒有剩下多少燃油了。

一直以來,中國海軍戰艦的續航力就不是很強。主要就是,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的頭號敵人是日本海軍,因此中國海軍主要在家門口作戰,對戰艦的續航力沒有特殊要求。即便考慮到將來與美國作戰,主戰場也在西太平洋上,也等同於在家門口作戰,也就不需要戰艦具備橫渡太平洋的能力。

大戰爆發後,戰艦續航力過短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在&ldo;唐太宗&rdo;級艦隊航母上,續航力不足的弊病已經有所彌補,其十二節巡航速度下的航程超過了九千海里,十六節航速下的航程也在六千海里以上。只是,&ldo;唐太宗&rdo;級的高速巡航能力依然不強,二十四節時只能航行三千五百海里,而三十節航速下的最大航行距離還不到兩千海里。

當然,這一問題,與&ldo;唐太宗&rdo;級的動力配製有關。

與&ldo;秦始皇&rdo;級不同,&ldo;唐太宗&rdo;級的動力系統更注重巡航狀態下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高速航行時的可靠性,使其在高速航行時的能耗非常高,因此導致高速航行時的航行距離大幅度縮水。

其實,這也是當時大部分戰艦的弊病。

即便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戰艦也很少全速航行,大部分時候都以巡航速度航行,只有在交戰的時候需要全速航行。如此一來,大部分戰艦都注重巡航狀態下的能耗,而不是太重視全速航行時的能耗。

在進入巽他海峽之後,第21艦隊就一直高速航行,航速沒有低於過二十四節。

結果就是,僅僅兩天,就燒掉了大半燃油。

當然,這還是針對&ldo;唐太宗&rdo;級艦隊航母。

第21艦隊裡,其他任何一種戰艦的續航力都比&ldo;唐太宗&rdo;級差。兩艘快速戰列艦就不用多說了。這兩艘戰艦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產物,帝國海軍又一向不重視戰艦的續航力,改造之後動力系統的油耗又大幅度提高,其最大續航力都在五千海里左右。&ldo;南京&rdo;級防空巡洋艦的續航力稍微好一點,主要是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全程伴隨艦隊航母作戰,因此在續航力上也得與艦隊航母持平,不然就會拖後腿,但是其最大續航力也只有七千多海里,僅有&ldo;秦始皇&rdo;級相當。至於輕巡洋艦與驅逐艦,續航力大多在三千海里左右。

如果不是出發的時候,讓所有戰艦都搭載了額外的燃油,恐怕第21艦隊在二十七日就得進行燃油補給。

當然,安排在二十八日進行燃油補給,影響也不是很大。

此外,負責運輸燃油的油水補給艦也要到二十八日才能與第21艦隊會合。

主要就是,這些油水補給艦無法在新加坡港獲得足夠的燃油,從新加坡出發之後,首先得開往雅加達,在那裡補充了燃油之後,才能經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並且在二十八日左右追上第21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