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3頁

所幸的是,在馬爾地夫海戰中取勝的不是第二印度洋艦隊。

在第二印度洋艦隊覆滅之後,美軍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可以說,美軍不但不要指望扭轉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的局勢,還得考慮如何應對中國軍隊的下一輪進攻。

第21艦隊沒有返回太平洋,在七月底回到新加坡,八月初就再次出發,開始為登陸做前期準備工作。直到一九四二年底,第21艦隊才再次返回新加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休整,讓持續部署近半年的戰艦得到了維護。此後,第21艦隊又返回印度洋,參與了攻打斯里蘭卡與印度本土的作戰行動。到一九四三年底,第21艦隊開赴西南印度洋,參加了攻打南非的作戰行動,並且在中國軍隊攻佔了開普敦之後,改編為第61艦隊。到一九四四年的時候,第61艦隊回到阿拉伯海,再次成為第21艦隊,隨後參與了進軍波斯灣與紅海的作戰行動。也就是說,直到西南太平洋戰爭結束,第21艦隊都沒有返回太平洋戰場,一直在印度洋上活動。

問題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有沒有第21艦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要知道,即便沒有第21艦隊,第五艦隊也有足夠的實力進軍澳洲大陸。

沒有了來自印度洋上的威脅、或者說少了一個麻煩,進軍澳洲本土的作戰行動也就順理成章的提上了議事日程。

七月底,中國陸軍與陸戰隊消滅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最後一股美軍。

僅僅一週之後,霍尼亞拉港就恢復通航,來自中國本土的運輸船隊為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中國軍隊送來了上百萬噸的作戰物資。到八月底,工程兵已經修復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空軍基地,並且興建了三座野戰機場,把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航空兵容納能力提高了到四百架戰術飛機。此外,工程兵還在霍尼亞拉港附近修建了一座水上飛機基地,能夠支援近五十架水上飛機活動。

只是,在接下來的作戰行動上,海軍與陸軍出現了分歧。

海軍主張首先攻打新赫布里底群島與新喀裡多尼亞,然後以新喀裡多尼亞為基地,向澳洲大陸進軍。陸軍則主張直接攻打澳洲大陸,最多在此之前奪取一座離澳洲大陸較近的小型島嶼做為前進基地。

有趣的是,陸軍卻沒有提出到底應該奪取哪座島嶼。

在澳洲大陸東北方向上,有不少的島礁,但是並沒有規模較大的島嶼,面積最大的凱託島也不到一平方公里,根本駐紮不了多少軍隊,甚至連修建小型機場都十分勉強,更別說為登陸澳洲本土提供支撐了。

事實上,離澳洲本土最近的大型島嶼,就在新喀裡多尼亞。

只是,新喀裡多尼亞離索羅門群島較遠,而且有重兵駐守,所以海軍才主張在此之前首先攻打防禦較為薄弱的新赫布里底群島,然後以新赫布里底群島基地攻打新喀裡多尼亞,減輕登陸作戰負擔。

問題是,這樣一來,進攻澳洲的作戰行動肯定得推遲到一九四三年,甚至有可能推遲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

要知道,新赫布里底群島與新喀裡多尼亞都比索羅門群島大得多,而且美軍在丟掉瓜達爾卡納爾島之後,正在全力加強新喀裡多尼亞的防禦部署,攻打努美阿的戰鬥難度不亞於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如果在新喀裡多尼亞陷入苦戰,除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最終,海軍與陸軍各讓了一步。

陸軍承認直接攻打澳洲本土有很大的難度,而且海軍現有的海運力量,不足以支撐如此大規模的跨海作戰行動,非常有必要奪取一座較進的前進基地,並且在進攻澳洲本土之前做好充足準備。

海軍也承認,攻打新赫布里底群島是在浪費時間,而且能讓美軍趁此機會加強新喀裡多尼亞的防禦部署,因此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