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0頁

要知道,此時的中國海軍更加承受不起損失。

如果艦隊前出

第二百零四章 披掛上陣

從一開始,斯普魯恩斯就反對開闢印度洋戰場。

在他看來,如果在太平洋上都無法擊敗中國海軍,那麼開闢印度洋戰場,只能增加美國海軍的作戰負擔。要知道,不管是跨越太平洋、還是穿越大西洋,美軍艦隊前往印度洋都需要航行上萬公里,而且在印度洋上,根本就沒有多少可供艦隊停靠的大型港口,更沒有足夠多的海軍基地。在遠離本土的印度洋作戰,美國海軍的處境將極為糟糕,而中國海軍卻能背靠本土作戰。

白了,美國海軍在印度洋上擊敗中國海軍的希望更加渺茫。

與如此巨大的風險相比,即便在印度洋戰場上打贏了,收穫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最大的收穫,也許就是幫助英國守住中東地區,讓德軍暫時無法對波斯灣與印度構成威脅。

問題是,這樣的局面能維持多久?

紅俄戰敗之後,德軍將有數百萬大軍無處可用,到時候除了用來攻打英國本土,肯定會用於開闢新的戰場。

事實上,如果德軍真的攻打英國本土,根本要不了多少地面部隊。

按照斯普魯恩斯的估計,德軍在英國最多投入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再加上五十萬左右的預備隊。

當然,德軍也許不需要投入這麼多兵力。

原因很簡單,中國陸軍有更加充足的兵力,而且中德聯合作戰已經非常成熟了。中國很有可能向歐洲派遣遠徵軍。

那麼,剩下的德軍會去哪呢?

可以肯定的說,德軍肯定會進攻中東地區,而且會從三個方向上發起進攻,即渡過蘇伊士運河進攻約旦河地區,從土耳其南下攻佔敘利亞與伊拉克。以及翻越高加索山脈向伊朗發起進攻。

毫無疑問,英國根本不可能同時守住這三條戰線。

這樣一來,德軍攻佔中東地區,進逼印度只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還得把中國陸軍算上。

只要中德軍團在中亞會師。那麼中國陸軍就鐵定會南下攻佔阿富汗,然後從印度河攻入南亞次大陸。中國還有可能從中南半島向西發動進攻,經過緬甸攻列印度。此外,只要中國海軍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權,那麼中國陸軍就有可能在印度半島上開闢新的戰線,從三個方向上攻列印度。

在斯普魯恩斯看來,中國肯定會攻列印度。而且會在德軍越過伊朗高原之前。

道理很簡單,中德在這場大戰中是盟友,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在戰後也是盟友。如果中德同盟打贏了這場戰爭,那麼中德間的矛盾肯定會在大戰之後爆發,到時候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將成為對手。

顯然,雙方的政治家都能想到這一點。

這樣一來,在大戰期間,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得儘可能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壓縮對方的勢力範圍。

事實上,這一點已經體現出來了。

這就是。在大陸戰場上,中國後參戰,但是投入比德意志第二帝國還要大得多,佔領區的面積遠超過德意志第二帝國,而德軍在苦戰之後卻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已經對此感到極為不滿了。直接表現就是,德軍在發動夏季攻勢的時候。並沒有把主力全部放在裡海方向上,等同於讓中國陸軍承擔了主要作戰任務,而德軍則留下了足夠的力量用來攻打莫斯科。

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也證明瞭這一點。

在一九四二年初,也就是準備發動夏季攻勢的時候,中德就進行了一次秘密談判。主要內容就是劃分佔領區。

當時,中國當局提出以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為分界線,西面歸屬德意志第二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