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6頁

這就是,要到一九四四年底,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的&ldo;埃塞克斯&rdo;級航母才能服役,而且要到一九四五年底,其規模效應才能顯現出來。按照美國海軍的造艦計劃,到一九四五年底,&ldo;埃塞克斯&rdo;級的交付量與服役量將分別達到十四艘與十一艘,而中國海軍到時候最多隻有十七艘艦隊航母,其中六艘將是在一九四二年動工建造的&ldo;白起&rdo;級,雙方艦隊航母的數量差距將縮小到一個無法對艦隊決戰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程度,因此美國海軍將獲得反敗為勝的機會。

當然,實際情況也許會更好一些。

這就是,紅俄與英國堅持到一九四五年的希望極為渺茫,甚至連堅持到一九四四年都不大可能。如此一來,在一九四五年底之前,中國海軍肯定會出兵大西洋,甚至會趕在英國戰敗之前派遣大西洋遠徵艦隊。道理非常簡單,如果在英國戰敗後才出動遠徵艦隊,在政治上就別想撈到任何好處。只有趕在英國戰敗之前出動遠徵艦隊,才能在政治上壓制住德意志第二帝國。

如此一來,到一九四五年底,中國海軍就不可能把所有艦隊航母都留在太平洋上。

客觀的說,到時候,中國海軍會採取二比一的部署方式,即把三分之二的艦隊航母,也就是大概十二艘留在太平洋戰場上,讓三分之一的,也就是大概五艘前往大西洋,從而在兩大洋上都擁有足夠的海上力量。

顯然,對美國海軍來說,這是一個極為有利的局面。

要知道,只要美國海軍把艦隊集中應用到一個方向上,就有很大的把握在艦隊決戰中取勝。

當然,實際情況肯定沒有這麼樂觀。

別忘了,這裡面並沒有包括艦隊的戰鬥力,特別是官兵素質。

打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國海軍的官兵素質,特別是飛行員的素質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比戰前有所提升。根據中國海軍的相關記錄,到一九四二年底的時候,艦載航空兵中的王牌戰鬥機飛行員已經超過了一百名,而且僅有十多名王牌飛行員陣亡或者傷殘,王牌轟炸機飛行員則在兩百人以上。此外,當時海軍艦載航空兵飛行員中,隸屬於航空聯隊的,有百分之七十五都上過戰場,參加戰鬥在十次以上的高達百分之七十,隸屬於航空大隊的則有百分之七十的上過戰場,執行任務超過十次的超過了百分之五十。可以說,當時中國海軍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隊伍。

更重要的是,到一九四五年底,中國海軍的飛行員整體素質肯定不會下降。

道理很簡單,美國海軍在此之前沒有能力讓中國海軍遭受重創,也就沒有能力讓中國海軍損失太多的優秀飛行員。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飛行員隊伍就遜色多了。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美國的飛行員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僅民間就有近十萬人具備飛行能力,但是在參戰之後,美國海軍的飛行員損失速度極為驚人,僅在幾場關鍵海戰中就損失了一千多名飛行員。

要知道,並非所有飛行員都有駕駛艦載機的潛能。

在大戰期間,大概每五名飛行員中,才有一人能夠被訓練成艦載機飛行員。

巨大的損失,導致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即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中,新手一直佔大多數,使得整個飛行員隊伍的素質難以提高,因此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效率要比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低得多。

由此可見,就算到了一九四五年底,美國海軍反敗為勝的希望依然渺茫。

當然,這只是以事後的眼光來看。

在一九四二年底,就有人不相信美國海軍一定會戰敗,而這其中就有哈爾西與斯普魯恩斯。

不同的是,斯普魯恩斯更加理智,也更加清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