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9頁

當然,並非所有方面兩種戰艦都旗鼓相當。

嚴格說來,&ldo;俾斯麥&rdo;級的防護還要稍微好一點。

雖然在設計的時候,&ldo;俾斯麥&rdo;級沒有過多的考慮水平防護,其水平裝甲最厚處也只有一百二十毫米,遠低於同時期的快速戰列艦,但是在建造的時候,來自空中的威脅、以及遠端炮戰構成的威脅,讓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認識到了水平防護的重要性,為&ldo;俾斯麥&rdo;級增加了一道厚度為五十毫米的上層甲板,把水平裝甲的厚度提高到了一百七十毫米,超過了大部分同期的快速戰列艦。

當然,&ldo;南達科他&rdo;級在建造的時候,也針對新出現的威脅做了修改。

比如,&ldo;南達科他&rdo;級在水平裝甲上方,有一層厚度為三十八毫米的露天甲板裝甲,其水平裝甲的總厚度超過了一百九十毫米。

問題是,防護能力不僅僅看裝甲的厚度,還得看裝甲鋼的質量。

整個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的裝甲鋼都擁有最好的質量,其防護能力普遍比美國生產的裝甲鋼高出了百分之十左右。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才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戰車。

在海軍方面,情況也差不多。

建造&ldo;沙恩霍斯特&rdo;級戰列巡洋艦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就使用了表面滲碳技術來製造裝甲板,而實際測試證明,表面滲碳鋼板的防護能力要比未做處理的高出百分之十五左右。建造&ldo;俾斯麥&rdo;級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鋼鐵廠不但擁有了足夠的產能,還開發出了效能更好的合金鋼。此外,帝國工程師還提出了&ldo;複合裝甲&rdo;概念,只是沒有立即應用到海軍戰艦上。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海戰中,&ldo;俾斯麥&rdo;級的防護能力已經經受住了考驗。

在與&ldo;喬治五世&rdo;級的戰鬥中,&ldo;俾斯麥&rdo;號捱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彈,其主要部位沒有一次被打穿,只有次要部位被穿甲彈打穿。雖然&ldo;南達科他&rdo;級的十六英寸主炮擁有更強的威力,但是要在較遠的距離上對付&ldo;俾斯麥&rdo;級,依然非常勉強,只有把交戰距離拉到足夠近,才有足夠的威力。

顯然,兩位美國艦長非常明白這一點。

問題是,縮短交戰距離,美艦就要承受住德艦的炮火考驗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ldo;喬治五世&rdo;級就已經在實戰中證明,只要交戰距離在一萬四千米以上,&ldo;俾斯麥&rdo;級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沒有致命威脅,但是隻要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四千米以內,問題就嚴重了。

從防護上講,&ldo;南達科他&rdo;級與&ldo;喬治五世&rdo;級相差不大。

也就是說,只要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四千米以內,即便能夠用十六英寸主炮轟穿&ldo;俾斯麥&rdo;級的裝甲,&ldo;南達科他&rdo;級的主裝甲帶也會被&ldo;俾斯麥&rdo;級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打穿。

顯然,在近距離炮戰中,穿甲能力與防護能力都不重要了。

這時候比的,就是雙方的主炮數量,即誰能以更快的速度開火。此外,主炮的命中率也極為重要,而這由火控系統決定。

雖然&ldo;南達科他&rdo;級有九門主炮,而&ldo;俾斯麥&rdo;級只有八門主炮,但是兩者的火力密度與主炮的生存率並無太大差別。主要就是,&ldo;南達科他&rdo;級的九門主炮集中安放在三座三聯裝炮塔內,只要有一座炮塔癱瘓,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