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7頁

這就是,對方的主力編隊遲遲沒有出現在海峽裡面。

要知道,從遭遇的時候算起,雙方的輕巡洋艦已經纏鬥了兩個小時,如果主力編隊就在偵察艦的後方,那麼早就進入海峽了。

有趣的是,兩位指揮官做出了相似的判斷。

即在他們看來,對方的主力編隊沒有出現,不是沒有進入海峽,而是刻意沒有參與輕巡洋艦之間的戰鬥。

原因也很簡單,對方不想過早暴露,並且需要時間尋找合適的伏擊地點。

也就是說,雙方都認為對方將利用海峽裡的特殊環境來發起伏擊,而不會打一場面對面的決戰。

正是如此,雙方才再次派出了偵察艦。

問題是,如果對手採取伏擊戰術,那麼己方的主力編隊就不可能也採用類似的戰術,因為這將導致雙方無法遭遇,也就不可能進行主力決戰了,而兩位指揮官都渴望在主力決戰中擊敗對手。

結果就是,派出偵察艦的同時,雙方的主力編隊都進入了海峽,而且沒有刻意隱藏。

顯然,這一局面對卓宇凡有利。

四點不到,卓宇凡指揮的主力編隊已經到達海峽中部,而斯科特指揮的兩艘快速戰列艦進入海峽還不到二十公里。

此時,雙方相距大約五十公里。

以雙方對海搜尋雷達的作用距離,再個幾分鐘,就能用雷達探測到對方了。

看上去,斯科特的處境更加有利。

主要就是,卡爾迪瓦海峽總體上是兩端寬、中央窄,即第二印度洋艦隊所處的海域更加寬敞,而第21艦隊主力編隊所在的海域較為狹窄。只是,如果把水深算進去,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受北印度洋暖流影響,卡爾迪瓦海峽是西淺東深。在海峽東部出口附近,平均水深超過了二十米,可以供任何艦船同行。在海峽西部,平均水深還不到十米,而且主航道的水深也就在十米左右,因此可供大型戰艦通行的航道並不寬敞。如果偏離了主航道,吃水在八米以上的主力艦就很容易觸底。

也就是說,當時第二印度洋艦隊所處位置,可供兩艘主力艦機動的海域並不寬敞,而在第21艦隊主力編隊這邊,兩艘主力艦的活動區域要大得多。如此一來,在交戰的時候,第21艦隊主力編隊的靈活性將更強一些。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就是,在進入海峽之後,如果斯科特打算撤退,他就只能讓兩艘主力艦單獨轉向,而不能進行編隊轉向。原因很簡單,編隊轉向需要更加開闊的海域,而是卡爾迪瓦海峽西端沒有這個條件。

事實上,就算是進入戰列狀態,兩艘英艦的處境也不夠理想。

這就是,兩艘英艦的間隔距離不能拉得太開,而且戰列艦的指向不能與敵艦所在方向成九十度夾角。

相反,在卓宇凡這邊,他完全可以用兩艘戰列艦佔據最有利的位置。

當然,也不是沒有麻煩。這就是,卓宇凡必須降低主力艦的航行速度,而且得不斷的調頭航行。如果兩艘主力艦的戰鬥航速為十四節的話,平均每十五分鐘,他就得讓戰艦把航線掉轉一百八十度。

所幸的是,這肯定要比無法把所有主炮都朝向敵艦的英艦好得多。

四點剛過,&ldo;河北&rdo;號的雷達就探測到了兩個巨大的目標,隨即&ldo;河南&rdo;號的雷達也發現了英軍的主力艦。

卓宇凡沒有感到震驚,反而鬆了口氣。

不管怎麼說,該來的總算來了。

下達了戰鬥命令後,卓宇凡就把指揮工作交給了&ldo;河北&rdo;號的艦長,即趙壯飛上校。

顯然,卓宇凡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雖然做為海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