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1頁

當然,中國陸戰隊也付出了陣亡三千四百人、傷殘近七千人的慘重代價。

所幸的是,美澳聯軍已經在這場反擊中耗光了預備隊。

別忘了,雪梨並不是美澳聯軍重點設防的地方,當時駐紮在雪梨附近的美澳軍隊的總兵力在十萬左右。

只是。這場反擊也讓中隊心有餘悸。

受此影響,陸戰隊在十三日發動幾次試探性的小規模進攻,十四日則按兵不動,主要是還有兩個陸戰師的部隊沒有全部上岸,而第五陸戰師在十一日夜間的戰鬥中遭受了非常大的傷亡,減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直到十五日清晨,在第三陸戰師與第七陸戰師全部到達後,陸戰隊才再次發起進攻。

首要目標,自然是雪梨港。

為了配合陸戰隊作戰,第52艦隊在十二日就封鎖了雪梨港。在十四日凌晨更是派了一支編隊前往雪梨港外,對守衛雪梨港的美澳軍隊進行了長達數個小時的壓制性炮擊,使得美澳聯軍無法調整防禦部署。

只是,進攻雪梨港的戰鬥也不是很順利。

原因無二,依然是支援力量跟不上。即便第五艦隊已經拼出了全力。也無法保證隨時為進攻部隊提供足夠的火力支援。

這段長度不到二十公里的路途,兩個陸戰師花了兩天才走完。每天僅推進十公里。

顯然,這個推進速度不但算不上快,還可以說是慢得出奇。

要知道,在大陸戰場上,中國陸軍即便在沒有裝甲兵的情況下,步兵部隊的日推進距離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在德俄戰場上,德軍憑藉強大的裝甲力量,在進軍莫斯科的時候創造過一天推進五十

a

h

ef=&ot;

&ot;

書迷樓

a

最快文字更新無彈窗無廣告

公里的紀錄。

當然,這也不能怪陸戰隊作戰不力。

事實上,當時的陸戰隊與戰後的陸戰隊有很大的區別。

雖然在裝備體繫上,中國海軍陸戰隊與陸軍非常相似,或者說是為了減少在研製裝備上的開支,中國海軍陸戰隊一直依靠陸軍,除了兩棲車輛是單獨研製的之外,其他的主戰裝備均來自陸軍。別的不說,連陸戰隊的制式步槍也與陸軍通用。但是在具體的編制上,陸戰隊與陸軍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主要就是陸戰隊沒有單獨的裝甲部隊,其裝甲力量大多分散編制在步兵營裡面。

這種編制方式,也正是陸戰隊為了適應戰場環境而獨有的特點。

要知道,陸戰隊在上岸之後,就得面對強大的敵人,而且身後就是大海,根本沒有後撤空間,必須與敵人爭奪每一塊陣地。在這種情況下,步兵顯然不可能等到裝甲部隊上岸之後再發動進攻。如此一來,也就不能把裝甲力量單獨編成作戰部隊,必須交給步兵,使其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可以說,陸戰隊的編制更適合進行小規模戰鬥。

如果用於大規模進攻,那麼陸戰隊的編制、特別是對裝甲力量的使用就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也正是如此,陸戰隊更適合在沿海地區活動。

深入內陸的話,陸戰隊的戰鬥力就不如陸軍了。

在此之前,中隊在西南太平洋上的進攻作戰行動一直秉承著這個原則,即陸戰隊只負責奪取灘頭陣地,在站穩了腳跟之後就把陸軍作戰部隊送上岸,讓陸軍去對付那些躲在島嶼腹地裡的敵人。

問題是,這次的情況截然不同。

原因很簡單,這次攻打的不是一座面積狹小的島嶼,而是有七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陸。

按照戰區司令部制訂的作戰計劃,要等到陸戰隊奪取了雪梨港之後,陸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