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9頁

斯里蘭卡有著久遠的文明,在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前就已經是印度洋上的主要國家,在歷史上甚至一度是印度洋上最強大的國家。大戰爆發的時候,斯里蘭卡的人口總量超過了六百萬,而且主要就是當地居民。城市方面,除了行政中心科倫坡之外。還有加勒、康提、賈夫納、拜蒂克洛、亭克馬裡等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分佈密集、幾乎遍佈全島的城鎮與鄉村。

如此一來,中隊就不可能攻佔某處地點,必須佔領整個斯里蘭卡。

為此,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即便按照陸軍的估計,佔領斯里蘭卡也需要投入大約三十萬地面部隊,而且在攻打期間需要動用大約五十萬兵力。

顯然,這對後勤保障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要知道,澳洲的戰鬥還沒有結束,海軍的運輸船隊還得留在西南太平洋上。能夠用於印度洋的船隻並不多。

以李向龍的估計,印度洋上的船隊最多隻能支援二十萬陸軍作戰。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比如,事先把物資送往安達曼群島的布萊爾港,再送望前線。就能減少一半的航程,把船隊的運輸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問題是。這需要事先擴大布萊爾港的吞吐能力。

這就是問題所在,即當時的布萊爾港只是一座小港,或者說是一座漁港,最多隻能供五千噸級的船隻停靠,根本無法支援萬噸級貨輪。如果要擴大布萊爾港的吞吐能力,至少需要花費半年時間。

顯然,不可能等到半年之後再去攻打斯里蘭卡。

當時,李向龍還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辦法,即定下一個有限的進攻目標,不一定要打下整個斯里蘭卡。

最初的時候,陸軍堅決反對這麼做。

道理也很簡單,斯里蘭卡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是英軍的前沿防線,島上至少有十五萬英軍。如果只佔領斯里蘭卡的一部分,哪怕是攻佔了最主要的城市與港口,也不能保證殲滅島上的敵人。這樣一來,陸軍作戰部隊就得不到休整,不得不跟英軍糾纏下去,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

只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最終,陸軍不得不做出讓步。

七月下旬,攻打斯里蘭卡的作戰行動基本確定了下來。與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一樣,首先由海軍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然後投入陸戰隊開闢登陸場,等到奪取了港口之後,陸軍部隊才上岸接替陸戰隊。

為此,李向龍準備了四個陸戰師,主力是直屬於第二艦隊的第二陸戰師。

當時,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編制有點特殊。主要就是,陸戰隊在行政上隸屬於海軍,為海軍下的兵種,而不是獨立兵種,因此在編制上一般配屬給艦隊,而不是直接配屬給戰區司令部。換句話說,陸戰隊的指揮權在艦隊司令官手裡,而不是在戰區司令官手裡。當然,這也不是大問題。在需要陸戰隊的戰區,一般都是由海軍將領擔任戰區司令官,而且往往會兼任艦隊司令官。

七月二十七日,配屬給第二艦隊的五艘艦隊航母、以及配套戰艦到達新加坡。

在此之前,原本隸屬於第二艦隊的&ldo;唐玄宗&rdo;號已經返回本土,進行服役之後的第一次大修。

也就是說,當時第二艦隊總共有六艘艦隊航母,即&ldo;唐高祖&rdo;號、&ldo;唐中宗&rdo;號、&ldo;宋太祖&rdo;號、&ldo;宋太宗&rdo;號、&ldo;明太祖&rdo;號與&ldo;明成祖&rdo;號。這六艘艦隊航母分別編在兩支戰鬥艦隊裡面,每支各有三艘艦隊航母。

經過太平洋戰爭的洗禮,中國海軍在航母戰鬥群的編制上已經很有心得了。

如果艦隊需要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