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8頁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ldo;阿拉斯加&rdo;級的造價中,電子裝置佔了百分之四十,而且主要就是雷達火控系統。

戰後,中國海軍用繳獲的美艦做的測試,證明瞭&ldo;阿拉斯加&rdo;級火控系統的先進性。

在對兩萬米外的目標進行炮擊的時候,&ldo;阿拉斯加&rdo;級的命中率是&ldo;依阿華&rdo;級的兩倍左右,比&ldo;南達科他&rdo;級提高了四倍。即便把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五千米,&ldo;阿拉斯加&rdo;級的炮擊命中率也高於其他美艦。更重要的是,在保證命中率的情況下,&ldo;阿拉斯加&rdo;級的主炮開火速度最高。

除了先進的火控系統,&ldo;阿拉斯加&rdo;級還有一項較為突出的效能。

這就是,六艘&ldo;阿拉斯加&rdo;級都具備充當艦隊旗艦的能力,每一艘戰艦上都有完善的艦隊指揮系統。

顯然,這也是臺高造價的主要因素。

這個能力,在絕大部分時候用不上。

原因很簡單,&ldo;阿拉斯加&rdo;級的主要任務不是制海,而是掩護艦隊航母,而有艦隊航母在的時候,艦隊旗艦肯定是艦隊航母。也就是說,如果編在艦隊航母裡,&ldo;阿拉斯加&rdo;級最多隻能充當備用旗艦。

只是,這個能力,讓&ldo;阿拉斯加&rdo;級能夠輕易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

這就是,在必要的時候,&ldo;阿拉斯加&rdo;級能夠充當防空指揮艦使用,即指揮防空戰鬥機作戰。

在隨後的戰鬥中,這個能力被美軍充分利用。

當然,這與對海作戰無關。

與中國海軍的&ldo;北京&rdo;級一樣,在主力艦隊裡,&ldo;阿拉斯加&rdo;級只是次級主力艦,其火力與防護都不足以承擔戰列交戰任務。只是,美國海軍的主力艦也不是很多,至少沒有對中國海軍形成絕對優勢。結果就是,&ldo;阿拉斯加&rdo;級也落得了跟&ldo;北京&rdo;級一樣的命運,即充當主力艦。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戰鬥已經證明,在戰列作戰中,防護效能十分重要。

別說大型巡洋艦,即便是一向以防護能力出色而著稱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列巡洋艦都不適合執行戰列決戰任務。

顯然,在正常情況下,讓大型巡洋艦去進行戰列決戰,與送死沒有太大的區別。

問題是,美國海軍還有別的選擇嗎?

在兵力處於嚴重劣勢的情況下,別說排水量超過了三萬噸的大型巡洋艦,哪怕是排水量只有一萬多噸的重巡洋艦,也被美國海軍當成了主力艦。正是如此,美國海軍才把四艘&ldo;巴爾迪摩&rdo;級重巡洋艦編入了第72艦隊。

顯然,在這場戰爭中,最先被淘汰的就是重巡洋艦。

實戰已經證明,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戰艦,在絕大部分時候都能夠被其他戰艦取代,並不是必不可少的艦種。

要知道,中國海軍壓根就沒有建造重巡洋艦。

參戰前,美國海軍就認識到了重巡洋艦的侷限性,即在此之前,受到日本海軍高度重視的重巡洋艦並沒有發揮積極作用。說白了,在對海作戰中,重巡洋艦打不過主力艦,對付中小型戰艦的作戰效率不如輕巡洋艦,執行偵察任務顯得過於浪費,而用來防空由存在火力偏弱的問題。

問題是,美國海軍沒有更好的選擇。

在一九四一年,除了開工建造&ldo;阿拉斯加&rdo;級之外,美國海軍能夠建造的比輕巡洋艦更大一些的戰艦,也就只有重巡洋艦了。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