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6頁

顯然,只要中國海軍願意,在一九四一年就能自行建造主力艦。

問題是,中國海軍沒有建造主力艦,大型船臺全部用於建造艦隊航母。

原因很簡單,對日作戰已經證明,中國海軍不需要太多的主力艦,在未來主宰海洋的將是航母。

由此可見,中國海軍大力建造防空巡洋艦,與缺乏主力艦沒有直接關係。

真正的動因,是中國海軍缺乏大型防空平臺,即除了僅有的幾艘主力艦之外,其他戰艦的防空能力都不夠強。

當然,建造主力艦也是解決辦法之一。

只是,這個辦法的成本太高了。

要知道,即便是大型巡洋艦,其造價都比防空巡洋艦高得多,而其防空作戰效率並不比防空巡洋艦高多少。

說得簡單一些,美軍建造一艘&ldo;依阿華&rdo;級戰列艦的費用,足夠中國海軍建造四艘&ldo;南京&rdo;級防空巡洋艦,而&ldo;依阿華&rdo;級的防空作戰能力,僅比&ldo;南京&rdo;級高了百分之五十,而兩艘&ldo;南京&rdo;級協同作戰的話,作戰效率是一艘&ldo;依阿華&rdo;級的兩倍,而且能夠為航母提供全方位掩護。

由此可見,選擇較為廉價的防空巡洋艦,是明智之舉。

當然,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即防空巡洋艦側重於防空,在其他方面,都無法與主力艦相提並論。

說白了,防空巡洋艦依然是巡洋艦,而不是戰列艦。

當然,對中國海軍來說,這個代價是可以承受的,畢竟中國海軍最需要的是能夠為航母提供直接掩護,而且造價低廉的戰艦。至於這種戰艦有多強的制海作戰能力,根本就不是關鍵問題。甚至可以說,戰艦的防護也不是關鍵問題,因為中國海軍並不打算用這種戰艦去對抗敵人的主力艦。

問題是,這並不表示防空巡洋艦除了防空之外就一無是處了。

要知道,論火力,防空巡洋艦僅次於戰列艦與大型巡洋艦,而且具備與大型巡洋艦對抗的基礎,在某些時候甚至能夠對付戰列巡洋艦,與其他任何一種巡洋艦相比,防空巡洋艦都要強大得多。

與重巡洋艦相比,防空巡洋艦的火力優勢就非常突出。

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主炮口徑的問題,還與主炮的射程有關。在依靠雷達火控系統的情況下,防空巡洋艦的主炮能夠對二十四公里之外的敵艦開火,而重巡洋艦上的八英寸主炮連對付二十公里外的敵艦都很困難。可見,依靠主炮射程上的優勢,防空巡洋艦能在炮戰中壓制住重巡洋艦。

也正是如此,戰後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海軍浪費了防空巡洋艦的戰鬥力。

要知道,在絕大部分時候,中國海軍的防空巡洋艦隻用於防空作戰,參加炮戰的次數少之又少。

在一九四三年底之前,中國海軍的防空巡洋艦僅在第二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發揮過一些作用。除此之外,中國海軍甚至沒有用防空巡洋艦去執行巡邏任務,更別說參加夜間的炮戰了。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如果中國海軍能夠合理利用防空巡洋艦,那麼所遭受的損失就會減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途島海戰,也就是這場海戰。

當時,如果羅成剛安排防空巡洋艦與輕巡洋艦組成偵察編隊,讓防空巡洋艦為輕巡洋艦提供火力支援,那麼優勢就肯定不在美軍艦隊手裡。甚至可以說,羅成剛完全可以憑此掌握主動權。

要知道,在夜間戰鬥中,雙方指揮官能夠依靠的只有偵察艦。

也就是說,誰的偵察力量更加強大,誰就有更大的把握首先發現對手,從而獲得海戰的主動權。

可惜的是,羅成剛沒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