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2頁

問題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十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舊金山港遭到紅扎的當天,美國總統確實詢問過海軍部長,提到是否要向太平洋增派作戰力量,而當時金上將也提出,在中國海軍已經能夠直接攻擊美國本土的情況下,確實有必要增強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除非動用剛剛服役的三艘艦隊航母,不然就只能動用派往英國的兩艘快速戰列艦。

只是,兩天之後,金上將親自向羅斯福提出,沒有必要增強太平洋艦隊。

事實上,提出這一建議的不是金上將,而是尼米茲。

在分析了整個戰局之後,尼米茲做出了準確判斷,即中國艦隊偷襲舊金山港,並不是要在太平洋上達到什麼目的,只是一次牽制性軍事行動。為此,尼米茲還格外提到,德意海軍很有可能在大西洋上發起行動。

這樣一來,自然不能從大西洋艦隊抽調戰艦來加強太平洋艦隊。

當然,尼米茲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目的。這就是,如果總統採納了加強太平洋艦隊的提議,那麼派往太平洋艦隊的,很有可能是三艘剛剛服役、還沒有形成戰鬥力的艦隊航母。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大可能把派往英國的兩艘戰列艦派過來。顯然,尼米茲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道理非常簡單,中途島海戰已經證明,沒有完成訓練的艦隊根本沒有價值。

顯然,這次突擊行動,並沒有起到牽制美軍的作用,更別說讓美軍分兵了。

相反,卻暴露了德意海軍即將發起大規模行動的企圖。

受此影響,在十月三十日,英國皇家海軍就下達了戰備命令,本土艦隊進入了最高戒備狀態。

在此情況下,本土艦隊能夠在接到命令之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離港。

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可以說,中國海軍偷襲舊金山港的行動,等於明確無誤的告訴對方,德意海軍肯定會採取行動。

為此,英國皇家海軍自然會提前制訂好應對方案。

僅僅數日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就獲得確切情報,得知駐紮在塔蘭託的義大利艦隊已經做好了出發準備工作。

更重要的是,德意聯軍開始肅清直布羅陀海峽。

十一月一日,英國首相邱吉爾親自給坎寧安下達了命令。如果義大利艦隊從地中海殺了出來,那麼本土艦隊的首要任務就是攔截義大利艦隊。至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公海艦隊,則不在主要考慮範圍之內。

據此,坎寧安制訂了作戰方案。

第四百章 兩害相權

十一月四日,義大利艦隊離開了塔蘭託軍港。

這支艦隊中,除了有六艘戰列艦之外,還有四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與十二艘驅逐艦。最重要的是,艦隊裡還編有四艘運油船。顯然,義大利艦隊過短的續航力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正是義大利艦隊的死穴。

前面已經提到,除非走英吉利海峽,不然以義大利艦隊的續航力,在到達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港口之前,肯定需要進行一次燃油補給。

這下,問題出來了。

在歐洲,義大利海軍只算得上是二流水準,與法國海軍差不多,根本無法與英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相提並論。此外,在大戰爆發前,義大利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地中海活動。

受此影響,義大利戰艦的續航力都不怎麼樣。

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降低了續航力的指標,義大利海軍的主力艦才能夠在有限的噸位下獲得較強的火力、防護與速度效能。這一點,與法國海軍的主力艦非常相似,與英德海軍的戰艦有很明顯的區別。

此外,海軍的主要價值還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