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8頁

更重要的是,那些飛來的炮彈都落在了英艦附近,偏差只有幾百米。也就是說,正在開火的德艦肯定使用了火控雷達。不然不可能在夜間達到如此高的精度。顯然,德艦的火控雷達沒有受到幹擾。

很快。&ldo;前衛&rdo;號的火控雷達就探測到了兩艘戰艦,而且是兩艘龐大的戰列艦。

顯然,正是兩艘&ldo;腓特烈三世&rdo;級戰列艦。

問題是,這兩艘德艦在二十二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兩艘德艦已經排成了戰列,而且佔據了最有利的位置,而還處在海峽航道內的本土艦隊根本沒有做好交戰準備。當時,本土艦隊的六艘戰列艦排成縱隊,最前方是旗艦&ldo;前衛&rdo;號,接下來是&ldo;喬治五世&rdo;號、&ldo;安森&rdo;號與&ldo;豪&rdo;號三艘英國戰列艦,最後面則是&ldo;麻薩諸塞&rdo;號與&ldo;阿拉巴馬&rdo;號兩艘美艦。更要命的是,航道只有五百米寬,因此只有最前面的&ldo;前衛&rdo;號能夠用艦首的四門主炮向德艦開火,而後方的五艘戰列艦都因為射界受到遮擋而無法開火。

坎寧安沒有慌張,非常冷靜的下達了加速命令。

此時&ldo;前衛&rdo;號距離航道出口還有大約五公里。如果全速航行的話,只需要六分鐘就能離開航道,進入開闊海域。

問題是&ldo;前衛&rdo;號並非全速航行。

在透過多佛海峽的時候,本土艦隊的航速只有十二節。

事實上,這也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高航速了。要知道,即便以十二節的速度航行,哪怕航向只偏差了五度,也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衝出安全區域,也就有可能撞上航道附近的水雷。別忘了,大型戰艦都不夠靈活,而且舵效並不高,在艦長下達了轉向命令之後,不可能立即轉向,中間會有一個時間差。戰艦在這個時間差內航行的距離,絕對不能超過安全範圍。由此,也就決定了戰艦在航道內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要高於這個速度,那麼就有可能遇到危險。

從十二節加速到三十節,就需要好幾分鐘。

也就是說&ldo;前衛&rdo;號大概需要十分鐘,才能進入開闊海域。

在這十分鐘內&ldo;前衛&rdo;號只能用四門主炮進行還擊,而且這也是本土艦隊所能動用的全部火力。

問題是,即便離開了航道,局面也不見得樂觀。

這就是,多佛海峽整體上是一個喇叭形狀,而且英國皇家海軍布設的雷區也基本上沿用了這一外形。在離開了航道之後,安全海域的寬度並不是立即擴大的,而是呈喇叭狀逐漸擴大。也就是說,要繼續向北航行,可供本土艦隊利用的安全海域才會逐漸變得寬敞,也才可以使本土艦隊橫向展開。

對此,坎寧安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

可以說,要想扭轉局面,他就必須向北航行二十公里以上。

原因很簡單,讓六艘戰列艦橫向展開,需要足夠寬敞的空間。要知道,戰列艦的轉向半徑都不會小到哪裡去。&ldo;前衛&rdo;號在全速行航行的時候,轉向九十度就得橫向航行五公里以上。

當然,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透過降低航速,就能縮短轉向半徑。

關鍵在於,讓六艘戰列艦橫向展開,在確保相鄰兩艘戰列艦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編隊的長度超過了十公里。

如此一來,就要到達航道出口以北大約十五公里處,才能獲得這麼寬的安全海域。

當然,這只是理論情況。

在作戰中,艦隊肯定得保持一定的航速,戰艦不可能在靜止狀態下與敵人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