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3頁

當然,英國也早就應該以戰敗收場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盲目樂觀

英國投降,讓很多人都認為戰爭會在一九四五年結束。

顯然,這也未必太樂觀了一些。

一九四五年二月初,顧祝同等人再度回到青島海軍司令部,參與由馮承乾親自召開的海軍高階將領會議。

這次會議,不是為了商討作戰行動,而是給盲目樂觀的海軍將領打預防針。

在英國宣佈投降之後,海軍內部就瀰漫著一種盲目樂觀的情緒,即很多人多認為,在失去了最後一個盟友之後,美國獨木難支,必然會在一九四五年向同盟國集團投降,從而結束這場大戰。

顯然,這太低估美國了。

不可否認,英國確實是美國的最後一個盟國,但是英國投降絕對不是美國投降的必要與充分條件。

從某種意義上講,英國投降,對美國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別忘了,一直以來,在美英關係中,美國扮演的都是支援者的角色,即美國是純付出的一方,從英國獲得的好處少之又少。換句話說,英國就是一個累贅,不但沒有能夠對美國起到幫助作用,反而給美國增添了不少的麻煩。

戰後,就有人評估,在英國戰敗之前,美國援助給英國的物資,足夠建造二十艘艦隊航母,以及所有的艦載機、配套的護航戰艦,或者是武裝十五個坦克師、二十個裝甲師與三十個摩步師,或者是製造兩萬架戰略轟炸機與三萬架戰鬥機。甚至可以說。如果英國產生的拖累效應。美國甚至有能力守住澳大利亞。

不可否認,失去英國之後,美國已經沒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了。

從戰略格局來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美國隔著大西洋,中國與美國隔著太平洋,即便美軍能在大西洋與太平洋戰場上反敗為勝,甚至能夠奪回主動權,也沒有能力在短短數年之內越過這兩道天然屏障,也就沒有可能在這場大戰中取勝。

只是,美國肯定有機會保持不敗。

原因就是。德軍要想在短期內跨過大西洋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而中隊就算攻佔了夏威夷群島,也難以在短期內攻打美國本土。依靠世界上最廣袤的兩個大洋,美國有足夠的能力守住本土。

只要美國守住了本土。就能迫使對手座下來談判。

有此可見,現在談論勝利,顯然為時太早。

在這次高階將領會議上,馮承乾就強調了這一點,即迫使英國投降,只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離最後的全面勝利還非常遙遠。美國肯定不會投降,即便在本土遭到攻擊之後,也未必會投降。因此,任何與速勝有關的思想都是有害無益的。也就必須做好再打幾年的思想準備。

顯然,馮承乾在給所有人打預防針。

必須承認,馮承乾的判斷非常準確。

關鍵就是,美國有沒有能力堅持下去。

除了在地理環境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外,美國在人口、以及自然資源上都擁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優勢。

大戰爆發前,美國的人口數量就超過了一億,為全球第三,僅次於中國與紅俄。如果把加拿大算上,那麼美國的人口數量還超過了紅俄,為全球第二。當然。可以為美國所用的人力資源還不僅僅是加拿大,南面的墨西哥、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都與美國保持著良好關係,都能為美國提供一些幫助。這樣一來,美國可用的人力資源接近三億,與中國的四億相差不大。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早在一九四一年,美國就開始利用拉美的人力資源。

比如。從一九四二年開始,美國擴大了從拉美地區進口的資源,從而減輕國內資源生產壓力。到了一九四二年底,美國擴大了從拉美地區進口資源的範圍。到了一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