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5頁

三月三日,中隊也加入了佔領英國的行列。

當天,中國遠徵軍組織了一支非常特殊的隊伍。靠空運佔領了英國南部地區的幾座空軍基地。

有趣的是,中國海軍的遠徵艦隊沒有加入進來。

在到達卡薩布蘭卡之後,第四艦隊就改編成了第六艦隊。隨後,英國投降,中國海軍以最快的速度奪取了英國在印度洋與南大西洋上的海軍基地,並且在開普敦重新組建了以在南大西洋上活動為主的第四艦隊。

遠徵艦隊沒有採取行動,主要是後勤保障不到位。

雖然英國在一月二十一日就宣佈投降,但是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英軍並沒有正式向同盟國集團的軍隊投降。直到二月二十四日,在雙方確定了簽署投降協議的細節問題後。英軍才陸續投降。

也就是說,到二月二十四日,同盟隊才能去接管英軍控制的地區。

在此之前,中隊為了奪取開普敦,甚至與英軍發生過低烈度交火,所幸的是開普敦的英軍沒有頑抗到底。

這樣一來,到英國正式投降的時候,中國海軍還沒有建立起通往北大西洋的補給線。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能用的,也就只有大西洋航線。主要就是。即便中東地區的英軍投降了,也需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掃除蘇伊士運河裡的水雷,在此之前,所有前往北大西洋的船隻都只能繞道好望角。

顯然,這是一條極為漫長的補給線。

即便中隊控制了德班、開普敦與阿森松島。還能夠利用西非的弗里敦,船隻從中國本土南方的港口出發。到卡薩布蘭卡的航線長度也超過了兩萬公里,不但得在中途停靠三次以上,還要經過美國海軍的潛艇封鎖區。

這時候,中國海軍欠缺反潛護航能力的弊端暴露了出來。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海軍從來沒有過如此漫長的海運航線,而且也從來沒有必要向如此遙遠的地方運送物資與兵力。

在此之前,中國海軍的主要航線集中在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與北印度洋上。

這些航線,不但不夠長,而且沿途有眾多的軍事基地,特別是海軍基地,可以部署大量的反潛巡邏機。

可以說,中國海軍的主要反潛力量就是反潛巡邏機,而不是護航戰艦。

不可否認,反潛巡邏機的作戰效率非常高。根據中國海軍的統計資料,反潛巡邏機的作戰效率是反潛戰艦的五倍。如果能夠得到反潛戰艦的有效配合,反潛巡邏機的作戰效率還能提高不少。

問題是,反潛巡邏機的部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這就是,在航線附近,必須要有可以部署反潛巡邏機的基地,而且這些基地必須具備足夠的維持能力。

顯然,並不是任何地方都具備這樣的條件。

比如,在廣袤的中太平洋上,反潛巡邏機就無法完全取代反潛戰艦,甚至不是反潛的主要力量。

當然,在廣袤的南印度洋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至於在南大西洋上,就更是如此了。

在南印度洋上,可供中國海軍使用的基地並不多,而且就算能夠在航線附近佔領一些海軍基地,基礎設施也不足以為反潛巡邏機提供長久支援,只能做臨時部署,也就無法把反潛巡邏機的戰鬥力發揮出來。在南大西洋上,這個問題更加突出。除了開普敦與阿森松島,就沒有合適部署反潛巡邏機的地方了,而這兩地的距離在五千公里以上,遠遠超過了反潛巡邏機的最大巡邏半徑。再往北,能夠供中國海軍所用的就是弗里敦了,而該地離阿森松島也在五千公里左右。

也就是說,即便能夠解決部署反潛巡邏機的保障問題,也無法用反潛巡邏機掩護整條航線。

這樣一來,就必須以護航戰艦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