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1頁

當然,除了缺乏飛行員,英國皇家空軍也缺少優秀的地勤人員。

總而言之,打到一九四四年底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就幾乎沒有戰鬥力了。

比如,在一九四四年初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能夠一次出動上百架戰鬥機,前去攔截規模在兩百架左右的轟炸機群,平均每次攔截能夠擊落二十多架轟炸機。到了一九四四年底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每次出動的戰鬥機不會超過五十架,而平均每次攔截擊落的轟炸機數量降到了十架以內。更要命的是,英國皇家空軍在防空作戰中的交換比,由年初時的一點五升高到了三以上。也就是說,到一九四四年底的時候,每擊落一架轟炸機,英國皇家空軍就要損失三架戰鬥機。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驚人,而且不可持續的交換比。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在執行本土防空任務的時候,交換比一直在一以內,到一九四四年的時候還降到了零點五左右。

顯然,巨大的交換比,也正是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一九四四年服役的英國戰鬥機飛行員中,沒有一名在執行滿二十次任務之前沒有被擊落過。

皇家空軍被打垮,直接導致英國本土失去了最重要的保護傘。

到了一九四四年的最後兩個月,中德空軍的轟炸機群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當時,中國空軍還專門調整了轟炸戰術,讓轟炸機群在白天超低空投彈。為了增強轟炸效果,甚至拆除了轟炸機上的大部分自衛武器,僅保留尾部與首部炮塔,從而使轟炸機能夠在最大載彈量的情況下轟炸英國全境。在此情況下,中國空軍在轟炸中的損失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比一九四四年初降低了不少。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正是高強度戰略轟炸,徹底打垮了英國。

必須承認,戰略轟炸是打垮英國的根本力量。只是,真正促使英國投降的,還是第三個原因。(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六章 解脫

日期:11月05日

直接導致英國投降的原因是陳兵海峽對岸的百萬德軍。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也就是紅俄顯露出戰敗的跡象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國家的軍事工業生產做了調整。以攻打英國本土為目的,德軍需要足夠多的登陸艦艇與運輸船隻,還需要大量運輸機。

結果就是,從一九四三年初開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在大量建造登陸艦艇。

為此,甚至耽擱了主力艦的建造。要知道,&ldo;腓特烈三世&rdo;級的三號踐與四號艦的完工時間就從一九四四年底推遲到了一九四五年底,主要就是原本計劃用於這兩艘戰艦的鋼材被拿去建造登陸艦了。

到一九四四年底,在經過了近兩年的努力之後,德軍已經打造出了一支足夠強大的登陸艦隊。

當時,這支登陸艦隊裡面有三十八艘排水量在五千噸以上的大型登陸艦、七十七艘排水量在兩千噸到五千噸之間的中型登陸艦、二百四十艘排水量在兩千噸以下的小型登陸艦,以及大約五百艘在五百噸以內的登陸艇。如果這些艦艇同時出動的話,能夠一次性把兩個坦克師、兩個裝甲師與六個摩步師送過英吉利海峽。此外,德軍還徵用了兩百多艘商船,把其中的一百二十四艘改造成了火力支援艦,總共配備了近兩千門火炮,而另外的一百多艘商船則用於運送物資。

可以說,德軍已經具備了攻打英國本土的能力。

當然,兩棲登陸只是攻打英國本土的手段之一。

在大戰爆發前,德軍就打造了世界上規念大的空降部隊,而且這支部隊在大戰期間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比如,在攻打克里特島的戰鬥中,擔當主力的就是德軍空降兵。直到空降兵基本上擊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