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0頁

當然,這只是掃蕩性質的作戰行動。

除了在極個別的島嶼上遇到了頑強抵抗之外,絕大部分戰鬥都是以美軍主動投降的方式宣告結束。

只是,被美軍控制的島嶼實在是太多了。

要知道。在攻佔夏威夷群島的時候,中國軍隊只把戰線推進到了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吐瓦魯群島與斐濟群島一線,再往西,就是由美軍控制的島嶼了。因此美軍的實際控制區域大約相當於太平洋的三分之二。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軍隊實際控制線以東。島嶼分佈的極為稀疏。

顯然,這也是最大的問題。

要知道。中國海軍最為欠缺的就是運輸力量,即後勤保障是中國海軍最大的確信,而向東推進,考驗的就是中國海軍的保障能力。

可以說,如果美軍能夠頑強一點,中國海軍肯定會遇到大麻煩。

別的不說,把一個陸戰師送到一萬多公里的地方作戰,為其提供後勤保障的人員就超過了全師總兵力。

相對而言,人員還是次要問題。

不管怎麼說,中國不缺乏人力資源,中國軍隊也從不缺少官兵。

最大的問題,還是運輸力量。

直到一九四五年底,中國海軍擁有的運輸船隻還不到五千艘,而且其中只有大約兩千艘是遠洋貨輪。

顯然,這支運輸力量太單薄了。

要知道,當時美軍的運輸船隻超過了一萬艘,其中僅按照標準模板建造的萬噸級貨輪就超過了六千艘。

按照中國海軍的估計,要向跨過太平洋攻打美國本土,即便以夏威夷群島為跳板,也至少需要一萬艘運輸船,而且其中至少得有一半是具備跨大洋航行的遠航貨輪,且運載量不能低於一萬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中國海軍停止所有戰艦的建造工作,全力建造運輸船,而且建造效率達到美軍建造萬噸輪的水準,也要花上兩年才能建造出足夠多的運輸船隻。

這一點,在中國海軍掃蕩中太平洋與南太平洋的時候就暴露了出來。

要知道,這場掃蕩戰,一直持續到一九四六年中期,最後一座由美軍控制的島嶼才被中國軍隊佔領。

所幸的是,到一九四五年底,運輸力量不足的問題已經有所解決。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中德意三國就佔領英國的問題達成了最後的協議,中國放棄了在英國的佔領區,但是獲得了兩樣東西。一是與德意分享斯卡帕灣的駐紮權、與義大利分享樸茨茅斯港、以及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分享英國南部地區的空軍基地。當然,中國不是正式派兵駐紮在這些地方,而是安排勤務人員,從而在必要的時候,能讓中國艦隊與航空兵能夠依靠這些基地作戰。二是獲得了英國剩下的所有非軍用船隻,即所有在英國港口內、屬於英國的運輸船都將交付給中國海軍,而英國皇家海軍殘餘的戰艦、包括那些沒有建成的,將由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義大利瓜分。

這下,中國海軍獲得了近千艘萬噸級運輸船。

要知道,這可是一筆無價之寶。

有趣的是,這些運輸船,幾乎都是由美國建造的,而且是在戰爭期間以無償援助的方式交付給了英國。

英國戰敗之前,或者說是同盟國集團接受英國投降,就是要英國當局封鎖所有港口,禁止一切艦船出海,然後在正式投降之後,把這些艦船全部移交給同盟國集團,而同盟國集團將以此抵償部分戰爭賠款。

英國人沒有選擇,只能照做。

當時,美軍收到訊息的時候,英國人已經開始行動。在最後關頭,美軍只來得及把派遣到皇家海軍本土艦隊裡的幾艘大型戰艦撤走,其他滯留在英國的艦船全部被扣留,最後都移交給了同盟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