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0頁

正是如此,顧祝同才把三艘小型航母抽調了出來,準備用來往前線運送艦載機。

這個辦法,很快就得到了推廣。

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海軍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小型航母在執行運輸任務。而且運送的不僅僅是艦載機,還包括其他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與作戰物資,特別是那些無法用普通船隻運送的大型裝置。比如攻打美國東海岸的時候。中國海軍就動用二十多艘小型航母,為前線部隊送去了上千輛重型坦克。如果用船隻運送的話,至少需要動用近四十艘大型滾裝貨輪。

當然,此時在太平洋上,小型航母主要運送的就是艦載機。

兩支戰鬥艦隊進入巴拿馬灣之後,首先攻擊了珍珠群島中的聖何塞島。

這座島嶼就在巴拿馬運河的南面。是珍珠群島中的第二大島,面積大到足夠容納數十萬軍隊。而且有幾處適合艦船臨時停泊的天然港灣。更重要的是,聖何塞島的地勢相對較為平臺,能夠在海濱修建機場。

此外,部署在聖何塞島上的戰鬥機能夠到巴拿馬上空巡邏兩個小時以上。

也就是說,這要奪取了這座島嶼,艦隊的作戰負擔就將大大減輕,而且攻打巴拿馬的陸戰隊也能在此落腳。

轟炸行動持續了三天,登陸作戰行動在六月二十五日清晨開始。

對中國陸戰隊來說,這種奪取島嶼的登陸作戰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兩天之後,陸戰隊就在聖何塞島上站穩了腳跟。

雖然在此之前,美軍已經加強了該島的防禦部署,但是面對中國陸戰隊,美軍的抵抗根本沒有多少用。

主要就是,美軍在中美洲地區的兵力本來就嚴重不足。

此外,美國當局也沒有想到,中隊會如此快的進軍巴拿馬。

前面已經提到,如果僅以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為目標,那麼攻打巴拿馬的軍事意義並不明顯。

對此,美軍也有很清楚的認識。

結果就是,在美國高層看來,中隊在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之前,沒有理由分兵攻打巴拿馬。

守備空虛,直接造成美軍難以在巴拿馬進行有效抵抗。

六月三十日,中隊佔領了聖何塞島。

最終,大約有三千名美軍官兵繳械投降。

讓中國陸戰隊官兵倍感驚訝的是,投降的美軍官兵中,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的佔到了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說,守衛該地的並不是美軍的精銳部隊。

透過審訊戰俘,中隊還得到了更多的資訊。

比如,在中隊攻打聖何塞島之前,中美洲地區的美軍總兵力還不到十萬,而且分散部署在很多個地方,而駐紮在巴拿馬運河附近的美軍最多隻有三萬,且大部分都是戰鬥力不強的二線部隊。

白了,這些美軍不是用來作戰的,而是用來對付當地的反美武裝組織。

顯然,顧祝同不會錯過如此好的機會。

七月一日,他就給前線作戰部隊下達了命令,要求務必在七月十日之前發起攻打巴拿馬的登陸作戰行動。

同時,他還給艦隊下達了一道命令,即全力支援陸戰隊。

七月四日,第33艦隊到達。

到此,部署在巴拿馬附近的戰鬥艦隊已達三支,擁有九艘艦隊航母,艦載機的數量接近一千架。

這是個什麼概念?

當時,美軍部署在中美洲地區的作戰飛機,總共也不到一千架,而部署在巴拿馬運河附近的只有四百架左右,且大多是效能落後的老式飛機。主要就是,中美洲地區一直在戰線的大後方,部署在該地的都是二線部隊。

七月二日,轟炸巴拿馬的作戰行動就開始了。

當天晚上,中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