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4頁

也就是說,在羅成剛下達魚雷攻擊命令的時候,這八艘戰艦距離美艦並不遠。

正是如此,中國艦隊的魚雷攻擊編隊才能率先投入戰鬥。

在中國海軍中,魚雷攻擊主力是輕巡洋艦。事實上,除了對海作戰能力不足,以及受排水量限制導致的續航力、防護能力、生存能力等有所欠缺之外,在中國海軍中,輕巡洋艦是貨真價實的多面手。

同樣受噸位限制,中國海軍的驅逐艦也不算強大。

要知道,在其他國家的海軍中,驅逐艦是主要的魚雷攻擊艦。比如在日本海軍中,驅逐艦的主要任務不是反潛,而是在夜間執行魚雷攻擊任務。美國海軍驅逐艦因為噸位大,因此魚雷攻擊能力也相當強悍。

當時,中國海軍的驅逐艦,一般只有一套魚雷發射裝置,一次只能發射五條魚雷。

顯然,這個數量太少了。

在輕巡洋艦上,一般有兩套魚雷發射裝置,而且都佈置在戰艦中軸上,因此能夠一次向敵艦發射十條魚雷。

八艘戰艦發起魚雷攻擊的時候,第二戰列的七艘戰艦提供了密集的火力掩護。

當然,其實沒有這個必要。

主要就是,美軍的巡洋艦編隊還沒有趕到,無法為兩艘戰列艦提供掩護,即無法對付發起衝擊的中國戰艦。

美軍的兩艘戰列艦上,雖然主炮依然在開火,但是戰艦右舷的副炮、乃至高射炮都被打掉了。顯然,用射速並不高的十六英寸主炮去對付快速靈巧的戰艦根本沒有多大作用,因此兩艘美艦根本無法攔截逼近的中國戰艦。

事實上,連瞄準都十分困難。

主要就是,兩艘美軍戰列艦上的雷達都被摧毀了,而此時還沒有天亮,炮手很難看清楚十幾公里外的中小型戰艦。

在距離美艦還有大約五公里的時候,八艘戰艦同時轉向,隨即發射了魚雷。

當時,八艘戰艦總共兩艘美艦發射了五十八條重型反艦魚雷,其中一艘驅逐艦的魚雷發射器出了故障,有兩條魚雷沒能發射出去。

這個距離,不算太遠。

主要就是,中國海軍一直沒有使用危險性太大的氧氣魚雷,使用的是採用壓縮空氣做為氧化劑的魚雷。到戰爭後期,中國海軍還利用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引進的技術,生產了電動魚雷。雖然中國海軍魚雷的安全性非常好,在戰爭期間從來沒有發生過與動力裝置故障有關的安全事故,但是射程卻不夠遠,而且最高航速也不夠快。當時,中國海軍的重型反艦魚雷在四十五節航速時的最大射程不到十公里。透過對繳獲的日本氧氣魚雷做的測試,其最大射程超過了二十公里,而且最高航速超過了六十節。

事實上,中國海軍也一向不太重視魚雷攻擊戰術。

整個大戰期間,在中國海軍中使用重型魚雷最多的不是輕巡洋艦、也不是驅逐艦,而是潛艇。對於主要執行破交任務的潛艇來說,魚雷的射程為十公里、還是為二十公里,影響都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對付商船的時候,沒有一艘潛艇會選擇在十公里以外發射魚雷,有的時候射程還不到一公里。此外,魚雷的最高航速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大部分商船的航行速度都不超過二十節,而且商船在滿載的情況下,即便發現了逼近的魚雷,也無法進行及時規避。

用五十八條魚雷攻擊兩艘戰列艦,顯然綽綽有餘。

雖然兩艘美艦的艦體都沒有受到嚴重損傷,依然保持著二十六節的航速,但是戰列艦太龐大了,&ldo;北卡羅來納&rdo;號的水線長度接近二百二十米。更重要的是,美軍很難在夜間看到逼近的魚雷。

當時,美軍只能從中國戰艦突然轉向,大致判斷出中國戰艦已經發射了魚雷。

問題是,魚雷攻擊的方式有很多種,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