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9頁

顯然,要讓他們相信能在勢均力敵的戰鬥中擊敗中國艦隊,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在本土附近作戰,就沒有這些問題了。

白了,就算仍然有很多官兵不相信能夠擊敗中國艦隊,他們至少也相信,即便在海戰中被擊敗了,也有機會逃回本土,而不是在大洋深處任人宰割或者成為鯊魚的晚餐,至少還有活著回到家人身邊的機會吧。

顯然,主動去與中國艦隊決戰,並不是明智之舉。

可惜的是,史蒂文森沒有決策權,或者說不是他想怎麼打就能怎麼打,他也必須服從上級下達的命令。

只是,史蒂文森不是斯普魯恩斯。

不可否認,史蒂文森是一位優秀的艦隊指揮官,哪怕他擅長的是傳統戰術,而不是更加重要的航空戰術。

問題是,在戰略層面上,史蒂文森就遠不如斯普魯恩斯了。

也就是說,史蒂文森並沒有一眼看穿海軍部下達這道命令的目的。如果是斯普魯恩斯的話,恐怕就不一樣了。

事實上,金上將在下達這道命令的時候,並不是要史蒂文森去獲取勝利。

當時,美軍需要的不是一場勝利,而是時間。

在亞速爾群島海戰之後,美軍的處境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得更加險峻。主要就是,這場海戰引來了更加強大的中國海軍。

要知道,連美國總統羅斯福都認為,亞速爾群島海戰的勝利來得太早了。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德意聯合艦隊沒有在這場海戰中戰敗,那麼中國海軍未必會立即向大西洋增兵。主要就是,中德意在大西洋作戰的指揮權上存在嚴重分歧,因此只要德意沒現敗象,中國海軍未必會輕舉妄動。說白了,在德意主導戰局的情況下,中國海軍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是在為別人做嫁衣裳。

問題是,德意聯軍遭受了慘敗。

這樣一來,在德意聯軍頂不起大梁的情況下,只要同盟國集團還想取勝,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義大利還想稱霸北大西洋,就必須依靠中國,而中國要想取得完全的勝利,也就得做出妥協。

事實也確實如此。

可以說,沒有亞速爾群島海戰,中國海軍未必會在一九四六年出兵大西洋。或者說,即便出兵,也未必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要知道,中國海軍已經佔領了巴拿馬,控制了巴拿馬運河,而且成功阻止美軍破壞船閘,因此中國海軍完全可以從太平洋直接進入大西洋,首先攻打加勒比海地區。

這樣一來,北大西洋上的戰鬥就與中國海軍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了。

如果同盟國集團的內部矛盾沒有得到解決,中國海軍甚至不會急於攻打美國本土的其他地方,很有可能首先掃蕩拉美地區,而且藉此讓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義大利妥協,然後才會北上攻打美國。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義大利顯然不希望中國控制整個美洲。

可以說,真要打成這樣,反而對美軍有利。

主要就是,美國能夠獲得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有希望在打本土保衛戰的時候創造奇蹟。

可惜的是,亞速爾群島海戰改變了這一切。

到這一步,美軍要做的,就只是盡力爭取時間,足夠多的時間。

顯然,這也正是把艦隊派出去的原因。如果留守本土,就算能爭取到一些時間,也絕對不會長久。

要知道,完善本土防禦部署需要很多時間。

可以說,如果當時指揮艦隊的是斯普魯恩斯,他肯定能夠看清楚這一點,也就不會急著與中國艦隊交戰。

問題是,史蒂文森不是斯普魯恩斯。

當時,他只知道海軍部要他去對付中國艦隊,而不知道對付中國艦隊的目的是什